钵中贫富千家饭,身上寒暝一衲衣。

赵彦端宋代〕《翠微山居八首

幼入空门绝是蜚,老来学道转精微。
钵中贫富千家饭,身上寒暝一衲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钵中千家身上一衲

钵中(钵中)
宋史舆服志行漏舆隋大业行漏车也制同钟鼓楼而大设刻漏如称衡首垂铜钵末有铜象漆匮贮水渴乌注水入钵中长竿四舆士六十人  ——《骈字类编》
贫 ( 貧 ) pín
贫 [ pín ]
  1.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相对:~穷。~寒。~民。清~。
  2. 缺乏,不足:~乏。~血。~瘠。
  3.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均读轻声)。
  4. 僧道谦称:~道。~僧。
富 fù《國語辭典》

富 [ fù ]

  1. 财物充裕、充足。如:「富裕」、「富有」、「富饶」、「富足」。《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歧、廱,国富人衍。」
  2. 包容很多的。如:「富丽堂皇」、「文富辞丰」。
  3. 壮盛。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昔吾壮日,及弟富年。」
  1. 财产、财物。如:「财富」。《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 姓。如东周有富辰。
  1. 使丰裕。如:「富国强兵」。《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千家
唐 杜甫 白盐山 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唐 武元衡 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唐 周朴 秋深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骈字类编》
饭 ( 飯 ) fàn
饭 [ fàn ]
  1.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2.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3.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 喂牲畜:~牛。
身上 shēn shàng
(1).指本身,自己。《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身上之衅,既自藉藉,交结朋党,构扇是非,实足乱俗伤风。”
(2).指身体。 唐 杜甫 《哀王孙》诗:“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适间被 郭威 暗算打损身上。”《红楼梦》第二三回:“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去了。”
(3).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责任承当者。《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我们罢了!”《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张天翼 《儿女们》:“把你亲家的门栅捐拨到你身上,你只要拢共缴清这五十块。”
(4).指身体的上方。《水浒传》第八七回:“﹝ 孙立 ﹞把身望后便倒,那枝箭从身上飞过去了。”
(5).指随身可以放置物品的地方。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四:“﹝ 韩常新 ﹞从身上掏出火柴盒,拿起一根火柴剔牙。”
(6).指随身携带的钱物等。 张天翼 《新生》:“今天我身上不便……本是应该由我来做个小小的东,然而家里没有预备。”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暝 míng《國語辭典》

暝 [ míng ]

  1. 幽暗、昏暗。宋·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词:「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2. 天晚的。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暝 [ mìng ]

  1. 夜。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诗:「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1. 入暮。《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一衲 yī nà
指一个僧人。衲,僧衣。 唐 陈陶 《酬元亨上人》诗:“一衲净居 云梦 合,秋来诗思 祝融 高。” 宋 陆游 《杂书》诗之四:“身似 匡庐 老病僧,闭门一衲坐腾腾。”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