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坛丙午赞亲征,相印元年佐圣明。

张元干宋代〕《李丞相纲生朝三首 其二

将坛丙午赞亲征,相印元年佐圣明。贼子乱臣俱破胆,皇天后土实同盟。

扶持更系民休戚,进退元知势重轻。舍我其谁公健在,乞身赢得见升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亲征相印元年圣明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坛 ( 壇 罈 ) tán
坛 [ tán ]
  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
  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
  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
  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
  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
丙 bǐng《國語辭典》

丙 [ bǐng ]

  1. 天干的第三位。
  2. 用来排列次序等第,在甲、乙之后,表示第三。如:「丙班」、「丙等」。
  3. 火的别称。如火灾称为「付丙」。《淮南子·天文》:「其日丙丁。」汉·高诱·注:「丙丁,皆火也。」
  4. 姓。如汉代有丙吉。
午 wǔ《國語辭典》

午 [ wǔ ]

  1. 地支的第七位。
  2. 时辰名。约当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3. 泛指白天的中间时段。如:「正午」、「中午」。《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 姓。如汉代有午汝臣。
  1. 白天或夜晚中间时段的。如:「午餐」、「午饭」、「午夜」。
  1. 违背、抵触。《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通「牾」。

午 [ huo ]

  1. 参见「[[晌午]]」条。
赞 ( 贊 ) zàn
赞 [ zàn ]
  1. 帮助,辅佐:~助。~划。~襄(协助)。~理。~成。
  2. 主持礼仪:~礼。
  3. 夸奖,称扬:~叹。~许。~扬。~和()。~颂。~赏。~词。~誉。称~。
  4. 一种文体,用于颂扬人物:小~。像~。
亲征(親征)qīn zhēng
谓帝王亲自出征。《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作《甘誓》” 唐 孔颖达 疏:“ 夏王 启 之时,诸侯 有扈氏 叛王命,率众亲征之。” 宋 叶适 《息虚论一·亲征》:“何谓‘亲征’?天下方有事,君臣不得安寧,以身鬭於兵革,夷伤危苦而后定,盖常事耳。”《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二年》:“西域杀 蒙古 使者, 蒙古 主亲征,取 譌答喇城 ,擒其酋 哈只尔只兰图 。”  ——《漢語大詞典》
相印 xiāng yìn
相投合,相一致。 鲁迅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丞相之印。《战国策·秦策三》:“ 应侯 因谢病,请归相印。”《史记·张仪列传》:“乃以相印授 张仪 ,厚赂之。” 唐 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诗:“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漢語大詞典》
元年 yuán nián
(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 汉武帝 刘彻 第一个年号是 建元 , 建元 七年改换年号为 元光 ,这一年就是 元光 元年。  ——《漢語大詞典》
佐 zuǒ《國語辭典》

佐 [ zuǒ ]

  1. 辅助。如:「辅佐」、「佐理」。《左传·襄公十三年》:「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
  2. 劝饮、配食。《国语·晋语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三国吴·韦昭·注:「佐,犹劝也。」《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佐,助行酒。」
  1. 辅助的人员。如:「县佐」、「军佐」、「邮务佐」。
  1. 副的。《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圣明(聖明)shèng míng
(1).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汉书·晁错传》:“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闻太后圣明, 安汉公 至仁,天下太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难易可知。” 明 陈大声 《画眉序·元夜》套曲:“托赖着吾皇圣明,岁岁年年贺太平。”《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主天子圣明,朝廷有道。”
(2).皇帝的代称。 晋 刘琨 《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阁下去年考制策,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先生理学经济,无日不在圣明眷注之中。”
(3).封建时代对所谓“治世”、“明时”的颂词。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欲济无舟檝,端居耻圣明。”《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休将 舜 日被 尧 年,人安泰,争似圣明天。”《花月痕》第四六回:“圣明之世,臣不敢谓然。”
(4).旧时用于颂词。谓明白事理。《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圣明,自从一解放,您就说准得修沟,您猜对了!”
(5).旧时用于颂词。佛家对颖悟超凡,无所不知之称。《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知慧圣明,不可思议。”
(6).称酒之清者。《西京杂记》卷四:“ 邹阳 为《酒赋》,其词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