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华清宫,海淫似招寇。

王之道宋代〕《和吕叔恭题和州香林汤

新诗等絺绣,文采照座右。
尤怜继绝唱,峥嵘竞高秀。
词源眉山长,句法杜陵旧。
相从今老矣,岂独歌邂逅。
香林在何许,溢沸发岩窦。
其流渐清温,脉助草木茂。
岁旱添苗槁,一溉十倍收。
追游记畴昔,我仆苦痛疚。
别来隔兵火,荆榛挂猿狖。
温温自然汤,蠲痾古非谬。
我闻泉所发,江海远相透。
其温本硫黄,气味自同臭。
大哉无碍浴,天地不轻授。
严霜与列日,冬夏特异候。
人生困凌薄,往往少中寿。
飘飘澡雪力,狴犴忽蒙宥。
春寒不喜出,块坐拨残槱。
晦阴又连朔,夜雨屡通书。
谁能慰穷愁,邵州有贤守。
开箧出大轴,令我和其后。
此意重虚辱,勉强忘固陋。
吕候卿相家,博学靡不究。
会当似前人,嘉猷日告后。
君看华清宫,海淫似招寇。
当年从千官,车马所奔辏。
渔阳一炬火,曾不半钱售。
争如寄僧房,泠泠滟苔甃。
常遂尘土濯,永免脂粉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华清宫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华清宫(華清宫)huá qīng gōng
唐 宫殿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城南 骊山 麓,其地有温泉。 唐 贞观 十八年(公元644年)建 汤泉宫 , 咸亨 二年(公元671年)改名 温泉宫 。 天宝 六载(公元747年)再行扩建,改名 华清宫 。 天宝 十五载宫殿毁于兵火。  ——《漢語大詞典》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1.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2.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3.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4.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5.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6.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7.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8. 姓。如金代有海里。
  1.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1.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2.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淫 yín《國語辭典》

淫 [ yín ]

  1. 浸漬。《說文解字·水部》:「淫,浸淫隨理也。」漢·劉熙《釋名·釋言語》:「淫,浸也。浸淫旁入之言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善防者水淫之。」漢·鄭玄·注:「謂水淤泥土留著,助之為厚。」
  2. 沉溺。《書經·大禹謨》:「罔遊于逸,罔淫于樂。」《莊子·在宥》:「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
  3. 迷惑。《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 通姦。《左傳·宣公四年》:「(鬭伯比)​從其母畜於䢵,淫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隋書·卷七四·酷吏傳·燕榮傳》:「榮每巡省管內,聞官人及百姓妻女有美色,輒舍其室而淫之。」
  1. 大。《爾雅·釋詁上》:「淫,大也。」《詩經·周頌·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漢·毛亨·傳:「淫,大。」
  2. 浮濫、過度、不恰當。如:「淫辭」、「淫濫」。《管子·君臣下》:「禁淫務,勸農功。」《禮記·曲禮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3. 邪惡不正的。如:「淫聲」、「淫邪」。《書經·洪範》:「凡厥庶民,無有淫朋。」
  4. 貪色、放蕩的。如:「淫婦」、「淫娃」。《晉書·卷三○·刑法志》:「今盜者竊人之財,淫者好人之色。」
  5. 久而不止的。《左傳·莊公十一年》:「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通「霪」。
  1. 男女間不正常的性關係。如:「賣淫」、「行淫」。
  1. 過度的。《書經·召誥》:「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招 zhāo《國語辭典》

招 [ zhāo ]

  1. 打手势以示意人过来。如:「招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 用广告、通知等公开方式使人来。如:「招生」、「招考」、「招标」。
  3. 逗、惹、引。如:「招祸」、「招惹」、「别招你妈生气!」、「饼干屑会招来蚂蚁。」《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们著,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
  4. 北平方言。指传染。如:「这病招人,要小心!」
  5. 承认罪状。如:「招认」、「不打自招」、「这厮口风紧得很,怎么逼都不招。」
  6. 进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7. 使入赘。如:「招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 寻找。《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1. 箭靶。《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2. 武技、手段。如:「绝招」、「耍花招」。
  3. 明显的标帜。如:「招牌」、「酒招」、「市招」。
  4. 量词。计算招术的单位。如:「一招妙计」、「双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胜负。」

招 [ qiáo ]

  1. 揭举、揭发。《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唐·韩愈〈争法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招 [ sháo ]

  1. 古代虞舜时的乐名曲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禹乃与九招之乐。」同「韶 」。
寇 kòu《國語辭典》

寇 [ kòu ]

  1. 盗匪,或指外来的入侵者。如:「贼寇」、「草寇」、「敌寇」、「流寇」、「倭寇」、「穷寇莫追」。唐·杜甫〈登楼〉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明·侯方域〈宁南侯传〉:「是时秦寇入豫,良玉当往勦,见司徒公。」
  2. 姓。如北魏有寇谦之,宋代有寇准。
  1. 侵犯、掠夺。如:「入寇」、「寇边」。《书经·费誓》:「无敢寇攘,逾垣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