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王之道宋代〕《上元后漕幕同僚二十八人会饮於西湖登千佛阁

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涌金门外泛兰两岸融融春水

涌金(涌金)
汴故宫记长生殿束曰涌金殿涌金之束曰蓬莱殿  ——《分类字锦》
门外(门外)
唐 杜甫 三绝句 其二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骈字类编》
泛兰(泛兰)
楚词光风转蕙泛崇兰些  ——《分类字锦》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1.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两岸(兩岸)liǎng àn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漢語大詞典》
融融 róng róng
亦作“螎螎”。
(1).和乐;恬适。《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杜预 注:“融融,和乐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琴音与风声相和,抑扬徐疾,琮琤澎湃,心融融如有得。” 丁玲 《团聚》:“在冬天,尤其是有着一点热茶,更加上有几个大芋头在热炭中煨着的时候,是颇有着一种家庭的融融之乐的。”
(2).和暖;明媚。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唐 张籍 《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轻烟淡淡,数声啼鸟落花天;丽日螎螎,是处緑杨芳草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六:“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还是第一次!”
(3).明亮貌;炽盛貌。 汉 扬雄 《太玄·进》:“次四,日飞悬阴,万物融融。” 司马光 集注:“日飞登天,离阴絶远,万物融融然,莫不昭明也。” 唐 元稹 《夜合》诗:“綺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炉上座着一把小洋铁水壶,炉火融融,在小炉口里闪烁着。”
(4).形容熟睡的样子。川剧《乔老爷奇遇》:“我还须离却这是非之境,趁众人睡融融正好抽身。”  ——《漢語大詞典》
春水 chūn shuǐ
(1).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黄武 元年,迁左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杨维桢 《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漢語大詞典》
拍 pāi《國語辭典》

拍 [ ​pāi ]

语音
  1. 用手掌轻打。如:「拍手」、「拍掉灰尘」。《韩非子·功名》:「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2. 照相。如:「他们商量如何拍一张好的相片,来参加摄影比赛。」
  3. 发、发送。如:「拍电报」。
  4. 巴结、奉承。如:「拍马屁」。
  1. 击打东西的器具。如:「球拍」、「苍蝇拍」。
  2. 乐曲的节奏。如:「节拍」。
  3. 量词。计算音乐节奏的单位。如:「半拍」、「这首儿歌每小节有四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王维传》:「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拍 [ pā ]

  1. 形容拍击的声音。《红楼梦·第二一回》:「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摝著辫子,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手中将胭脂打落。」也作「㕷」、「啪」。

拍 [ ​pò ]

读音
  1. (一)​之读音。

拍 [ bó ]

  1. 肩胛。通「膊」。《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