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镇西我淝水,我往无事还何功。
秋山赫赫明丹枫,秋天隐隐分玄鸿。
不知眼界阔多少,九华突兀撑晴空。
嗟予老病百事懒,谁能强勉追儿童。
读书既苦齿多豁,属文益觉心如蓬。
年来衰甚更龃龉,乘舟卖面皆遭风。
茫茫有类堕云海,踌躇四顾迷西东。
感君赋秋肯寄我,开缄反覆歌三终。
如痿忽起盲忽视,角力未易分雌雄。
寒乡冰雪正凝沍,暖回爱日何烘烘。
惊涛巨浸浩无际,安流利涉输艨艟。
荜门圭窦仅容膝,规模敢拟何房宫。
生平示惯新斧凿,斲削便许从共工。
伟哉欧梅两黄鹄,逃名诗酒俱称翁。
余生顾后八十载,贤愚虽异襟期同。
知君尚友取前哲,言之聊复输丹衷。
何为规规事骚雅,乃欲索我章句中。
舂容大轴烂锦绣,令人一睹情融融。
清新妩丽似鲍谢,岂徒奥学称淹通。
人能平地覆一篑,不辍会致邱山崇。
披云挽仰三百日,相逢底事常匆匆。
去年江上识君处,凿冰初见阳冲冲。
分携不觉秋又晚,向来旱气方蕴隆。
君如镇西我淝水,我往无事还何功。
而君被檄试多士,考覈曲尽权衡公。
作诗恶用求好语,好语正自添诗穷。
有时嗣响姑趁韵,兹意只欲安微躬。
争如闭门绝庆吊,著书远继吾家充。
静言培塿亦何罪,不韪正坐睎衡嵩。
茅斋雨过负露肃,青灯夜讽赓秋虫。
更阑耿耿不成寐,卧听江城鸣画筒。
不知眼界阔多少,九华突兀撑晴空。
嗟予老病百事懒,谁能强勉追儿童。
读书既苦齿多豁,属文益觉心如蓬。
年来衰甚更龃龉,乘舟卖面皆遭风。
茫茫有类堕云海,踌躇四顾迷西东。
感君赋秋肯寄我,开缄反覆歌三终。
如痿忽起盲忽视,角力未易分雌雄。
寒乡冰雪正凝沍,暖回爱日何烘烘。
惊涛巨浸浩无际,安流利涉输艨艟。
荜门圭窦仅容膝,规模敢拟何房宫。
生平示惯新斧凿,斲削便许从共工。
伟哉欧梅两黄鹄,逃名诗酒俱称翁。
余生顾后八十载,贤愚虽异襟期同。
知君尚友取前哲,言之聊复输丹衷。
何为规规事骚雅,乃欲索我章句中。
舂容大轴烂锦绣,令人一睹情融融。
清新妩丽似鲍谢,岂徒奥学称淹通。
人能平地覆一篑,不辍会致邱山崇。
披云挽仰三百日,相逢底事常匆匆。
去年江上识君处,凿冰初见阳冲冲。
分携不觉秋又晚,向来旱气方蕴隆。
君如镇西我淝水,我往无事还何功。
而君被檄试多士,考覈曲尽权衡公。
作诗恶用求好语,好语正自添诗穷。
有时嗣响姑趁韵,兹意只欲安微躬。
争如闭门绝庆吊,著书远继吾家充。
静言培塿亦何罪,不韪正坐睎衡嵩。
茅斋雨过负露肃,青灯夜讽赓秋虫。
更阑耿耿不成寐,卧听江城鸣画筒。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镇 ( 鎮 ) zhèn
镇 [ zhèn ]
-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 安定:~静。~定。
-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 较大的集市:城~。村~。
-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
-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
- 时常:十年~相随。
-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 姓。
西 xī《國語辭典》
西 [ xī ]
名- 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 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 西班牙的簡稱。
- 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 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 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淝 féi《國語辭典》
淝 [ féi ]
- 参见「淝水 」条。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名-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往 wǎng《國語辭典》
往 [ wǎng ]
动- 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 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
- 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 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 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晋·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 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无事(無事)wú shì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漢語大詞典》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名-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