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排奸魏,空闻识反甄。

王之道宋代〕《次韵刘春卿书怀

老去宜安分,年来强竞辰。
功名虽自许,心腹欲谁陈。
赖有金谿彦,相从锦水滨。
词华三凤蔚,诗律八音纯。
风月论交旧,云山发兴新。
鄙怀烦澡雪,高义叹倾囷。
李峤真才子,唐邕实异人。
感时悲鹤战,忧国赋车辚。
寤寐思摧敌,行藏冀泽民。
廉高辞郑粟,狂笑取韩银。
松柏迷荆棘,琳琅杂珷珉。
北游观赤帻,西走避黄巾。
端木谋存鲁,长沙论过秦。
江湖双醉眼,天地一閒身。
遵海嗟黄屋,垂衣想紫宸。
擒王须李靖,抗贼付张巡。
尚缓三城役,方驰六辔询。
两河蜂伴蚁,多壘介和鳞。
烽火青淮隔,楼船古汴堙。
离宫埋茂草,禁御掩荒榛。
典册尊诸夏,戎羌守四邻。
如何来丑类,容易破重闉。
大厦烟焚突,长堤蚁溃漘。
复垣阊阖夜,层观景龙春。
蔑视排奸魏,空闻识反甄。
伤哉无止鼠,甚矣不由鹑。
天启中兴运,时当外侮宾。
此生那习坎,吾道已康屯。
黄卷何妨对,青灯正可亲。
侏儒归檃括,苦窳入陶钧。
夸父劳追日,颜回怅绝尘。
庙堂资赞辅,岩穴忍跧踆。
炳焕文中虎,玲珑席上珍。
肯终虞涧筑,聊滞越山薪。
君壮勤非勉,予衰懒是真。
会看鸣鸑鷟,相庆画麒麟。
簪绂行当贵,虀盐莫厌贫。
仲尼忧悄悄,扬子恶频频。
守节身何屈,移忠道自伸。
秋吟足佳句,飞动笔如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蔑视

蔑视(蔑視)miè shì
轻视。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曹蒙 衔命察访,蔑视郡县,威令甚严。”《明史·方从哲传》:“﹝ 从哲 ﹞纵子杀人,蔑视宪典,罪五。” 鲁迅 《花边文学·过年》:“古 埃及 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  ——《漢語大詞典》
排 pái/pǎi《國語辭典》

排 [ pái ]

  1. 推、挤开。如:「排山倒海」、「独排众议」。《说文解字·手部》:「排,挤也。」《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将欲排巢父,拉许由。」《水浒传·第六二回》:「(卢俊义)​被浪里白跳张顺排翻小船,倒撞下水去。」
  2. 消除、除去。如:「排忧解难」。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3. 摈斥、排斥。如:「排挤」、「排摈」。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4. 疏导、疏通。《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5. 一个接著一个,依照顺序摆列。如:「排队」、「排字」、「把桌椅排整齐。」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6. 安置、设置。如:「安排」。《水浒传·第四一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7. 练习演戏。如:「排演」、「排练」、「排戏」、「彩排」。
  8. 汽、机车换档。如:「手排」、「自排」。
  1. 排成的横列。如:「前排」、「他个子高,总是坐在后排。」
  2. 量词。计算成列人或物的单位。如:「两排行道树」、「九排座位」、「站成一排」。
  3. 陆军的编制单位。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
  4. 用竹子或木头编排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排」、「木排」。
  5. 排骨肉的简称。或指切成扁平状的肉片。如:「牛排」、「猪排」、「鸡排」。
  6. 排球队的简称。如:「女排」、「男排」。
  1. 横列在一起的。如:「排箫」、「排鼓」。

排 [ pǎi ]

  1. 旧时搬家用的车子。参见「排子车 」条。
  1. 方言。将鞋子撑大,便于合乎某种形状。如:「将那两双鞋排一排!」
奸 ( 姦 ) jiān《國語辭典》

奸 [ jiān ]

  1. 干犯、冒犯。《左傳·襄公十四年》:「君制其國,臣敢奸之。」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敢或失職,以奸大刑。」
  2. 求見、求取。《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漢書·卷八一·孔光傳》:「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3. 姦淫。如:「奸淫」、「奸汙」。同「姦 」。
  1. 陰險狡猾的。如:「奸計」、「奸商」、「奸雄」、「老奸巨滑」。
  1. 勾結敵人,出賣國家民族的人。如:「內奸」、「漢奸」、「為國除奸」。
  2. 違法的事。如:「作奸犯科」。
魏 wèi《國語辭典》

魏 [ wèi ]

  1. 国名。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灭于秦。
  2. 朝代名:➊ ​(西元220~265)​三国之一。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与蜀、吴并称三国。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及陕西中部、湖北、江苏、安徽北部等地。➋ ​参见「[[后魏]]」条。
  3. 姓。宋代有魏文翁。

魏 [ wéi ]

  1. 高大的样子。《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万,盈数也;魏,大名也。」裴骃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同「巍 」。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反 fǎn《國語辭典》

反 [ fǎn ]

  1. 翻转。《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2. 回来。《战国策·卫策》:「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通「返」。
  3. 归还、退还。《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通「返」。
  4. 背叛。《国语·周语下》:「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
  5. 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反省。《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7. 反切。如:「东,德红反。」
  1. 相反。《汉书·卷三五·吴王濞传》:「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
  1. 反而。《诗经·邶风·谷风》:「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反 [ fàn ]

  1. 参见「反反 」条。

反 [ fān ]

  1. 翻案。如:「平反」。
甄 zhēn《國語辭典》

甄 [ zhēn ]

  1. 制造陶器。参见「甄陶 」条。
  2. 察别、荐举、选拔。如:「甄选」。《抱朴子·外篇·正郭》:「虽颇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唐·高宗〈令举猛士敕〉:「有膂力雄果弓马灼然者,咸宜甄采。」
  1. 姓。如明代有甄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