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何在已芜没,前好欲言空感伤。
王之道〔宋代〕《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
三纪桥门过隙光,醉吟曾共晚风凉。
旧游何在已芜没,前好欲言空感伤。
重对诗囊开锦绣,要看谈麈落冰霜。
苕溪此去如相忆,双鲤时应寄一行。
旧游何在已芜没,前好欲言空感伤。
重对诗囊开锦绣,要看谈麈落冰霜。
苕溪此去如相忆,双鲤时应寄一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旧游(舊游)jiù yóu
亦作“ 旧游 ”。
(1).昔日的游览。 唐 白居易 《忆旧游》诗:“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当 高宗 南渡,追忆 汴京 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
(2).昔日游览的地方。 元 张弘范 《临江仙·忆旧》词:“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 明 文徵明 《宝幢寺寄石窝》诗:“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3).昔日交游的友人。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清 陈维嵩 《双头莲·留别集生》词:“重来客舍,但数此地旧游都谢。” ——《漢語大詞典》
(1).昔日的游览。 唐 白居易 《忆旧游》诗:“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当 高宗 南渡,追忆 汴京 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
(2).昔日游览的地方。 元 张弘范 《临江仙·忆旧》词:“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 明 文徵明 《宝幢寺寄石窝》诗:“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3).昔日交游的友人。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清 陈维嵩 《双头莲·留别集生》词:“重来客舍,但数此地旧游都谢。” ——《漢語大詞典》
何在 hé zài
(1).在何处,在哪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西游补》第二回:“行者又叫功曹:‘兄弟们何在?’”
(2).哪在,哪里在于。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苟涉思惟,即非真諦,又何在分教与禪之异哉!”参见“ 何在乎 ”。 ——《漢語大詞典》
(2).哪在,哪里在于。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苟涉思惟,即非真諦,又何在分教与禪之异哉!”参见“ 何在乎 ”。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芜没(蕪没)wú méi
谓掩没于荒草间;湮灭。 南朝 梁 沈约 《愍衰草赋》:“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苑方 秦 地皆芜没,山借 扬州 更寂寥。” 明 杨慎 《观金润甫画壁歌》:“翻嗟古来才士芜没亦何限,感慨为尔击节生遥悲。” 清 戴名世 《〈四家诗义合刻〉序》:“士风之苟且至於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 ——《漢語大詞典》
前好 qián hǎo
以前的友好关系。《左传·成公十一年》:“秋, 宣伯 聘於 齐 ,以修前好。” 杜预 注:“以前之好。”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离絶以来,於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
前人的喜好。《国语·周语中》:“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设飫禘焉,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 韦昭 注:“前好,先王之好。” 汉 扬雄 《羽猎赋序》:“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 ——《漢語大詞典》
前人的喜好。《国语·周语中》:“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设飫禘焉,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 韦昭 注:“前好,先王之好。” 汉 扬雄 《羽猎赋序》:“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感伤(感傷)gǎn shāng
(1).有所感触而悲伤。《诗·陈风·泽陂序》:“言 灵公 君臣淫其国,男女相悦,忧心感伤焉。”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感伤道:‘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 茅盾 《〈呼兰河传〉序》:“今年四月,第二次到 香港 ,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