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巷口人如玉,照耀红栏三百六。

严遂成清代〕《题怨绮录和商宝意太史

采莲巷口人如玉,照耀红栏三百六。芳信初将豆蔻舍,幽情未许鸳鸯宿。

婀娜腰围杨柳斜,袖尖微露牡丹芽。侯家浪设生丝帐,帝里轻推杂宝车。

画船载上澄江水,小字秋霞唤新起。无可头忆饼师,且教捧手充灯婢。

病榻呻吟怨寂寥,夤缘茗具可怜宵。据经曾说鸧鹒膳,放瓮偏腾鹦鹉谣。

堤防不料桃花斧,手捉迷藏力孔武。乡人温柔睡正圆,咆啸跃出胭脂虎。

铁骑冲阑玉树歌,羽衣打破渔阳鼓。隔河消息逗谁家,别去红墙万里遐。

双鞬应佩许虞侯,灵药难求古押衙。二十六年他胙祭,灵犀两地遥相寄。

依稀旧物认香囊,宛转遗言剪丫髻。吁嗟乎世间薄命钟美人,处处风波妒妇津。

喧呼不怕逢狂鬼,绰约生憎诵洛神。宁知四海皆臣妾,销金众口空嚅嗫。

毒醪定要赐金瓶,休敕姑容卖皂荚。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采莲巷口如玉照耀红栏三百

采莲(采蓮)cǎi lián
《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巷口 xiàng kǒu
(1).里巷的出入口。 唐 高瑾 《上元夜效小庾体》诗:“连鑣出巷口,飞轂下池漘。”
(2).犹巷议。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如玉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河中府酒厨梁上生芝一本十二叶其色如玉
诗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郑笺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
诗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分类字锦》
照耀(照燿,炤耀)zhào yào
亦作“ 照燿 ”。亦作“ 照曜 ”。强烈的光线映射。《尸子》卷上:“五色照曜,乘土而王。”《淮南子·本经训》:“焜昱错眩,照燿煇煌。”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刘子翚 《渡淮》诗:“皎皎初日光,照耀草木新。” 刘白羽 《火炬映红长江》:“各色霓虹灯、照明灯照耀着游行行列中飘扬的红旗。”  ——《漢語大詞典》
红栏(红栏)
白居易正月三日閒行诗见绿浪下  ——《骈字类编》
三百 sān bǎi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漢語大詞典》
六 liù/lù《國語辭典》

六 [ liù ]

  1. 介于五与七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陆」,阿拉伯数字作「6」。

六 [ lù ]

  1. 国名。周代时位于今大陆地区安徽省六安县北,一说在今大陆地区安徽舒城县东南六十里处。
  2. 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