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杰 ( 傑 ) jié《國語辭典》
杰 [ jié ]
- 同「杰 」。
姓名 xìng míng
姓和名字。《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曾参 之处 费 , 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 宋 苏轼 《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大族 dà zú
人口多、分支繁的豪门家族。《左传·成公十七年》:“ 厉公 将作难, 胥童 曰:‘必先三 郤 ,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敌多怨,有庸。’”《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旧大族田地有餘,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新唐书·李密传》:“ 永安 大族 周法明 举 江 黄 地附之。” ——《漢語大詞典》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官 guān《國語辭典》
官 [ guān ]
名-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如:「县官」、「法官」、「贪官污吏」。《字汇·宀部》:「官,宦也。」《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 职位、官职。如:「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
- 对人的尊称。如:「看官」、「客官」。
-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如:「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 姓。如宋代有官熙。
-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 国家的、政府的。如:「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事业(事業)shì yè
(1).事情的成就;功业。《易·坤》:“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北史·拓跋澄传》:“若非 任城 ,朕事业不得就也。”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男儿立事业,何用好容颜?铜刀安社稷,匹马定江山。”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大行则发之於事业,穷居则不得已而见之於文章。”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二:“我还要拿工人的锤头……象男子汉大丈夫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一·周豫才告白》:“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员 朱 君 幼溪 至校交代清楚。”
(3).职业。《管子·国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於君上也。”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六:“事业即职业。”《太平广记》卷一八○引《卢氏小说·宋济》:“上又问曰:‘作何事业?’兼问姓行。 济 曰:‘姓 宋 ,第五。应进士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4).家业;产业。《老残游记》第五回:“若説叫 于大奶奶 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个支撑呢!” 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5).古代特指劳役、耕稼等事。《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 杨倞 注:“事业谓劳役之事。”《荀子·王霸》:“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杨倞 注:“事业,耕稼也。”《晋书·石苞传》:“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6).犹才能。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 唐 末 五代 ,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作官何须事业。’” 宋 范仲淹 《与中舍十六帖》之十二:“兼今后不乱奏人,逐房各已有恩泽,须是有事业可以入官,方与奏荐也。” 宋 司马光 《功名论》:“臣有事业,君不信任之,则不能以成。”
(7).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而自成系统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8).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而言。如:事业费,事业单位,福利事业。 ——《漢語大詞典》
(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一·周豫才告白》:“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员 朱 君 幼溪 至校交代清楚。”
(3).职业。《管子·国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於君上也。”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六:“事业即职业。”《太平广记》卷一八○引《卢氏小说·宋济》:“上又问曰:‘作何事业?’兼问姓行。 济 曰:‘姓 宋 ,第五。应进士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4).家业;产业。《老残游记》第五回:“若説叫 于大奶奶 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个支撑呢!” 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5).古代特指劳役、耕稼等事。《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 杨倞 注:“事业谓劳役之事。”《荀子·王霸》:“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杨倞 注:“事业,耕稼也。”《晋书·石苞传》:“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6).犹才能。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 唐 末 五代 ,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作官何须事业。’” 宋 范仲淹 《与中舍十六帖》之十二:“兼今后不乱奏人,逐房各已有恩泽,须是有事业可以入官,方与奏荐也。” 宋 司马光 《功名论》:“臣有事业,君不信任之,则不能以成。”
(7).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而自成系统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8).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而言。如:事业费,事业单位,福利事业。 ——《漢語大詞典》
属 ( 屬 ) shǔ/zhǔ
属 [ shǔ ]
- 同一家族的:亲~。眷~。烈~。
- 类别:金~。吾~。
-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 有管辖关系的,也指有管辖关系的人或单位:直~。~下。~地。
- 归类:~于自然科学。
- 为某人或某言所有:这本书~于你了。
- 系,是:~实。纯~谣言。
- 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 连缀,接连:~文。~和(hé)。
- (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 古同“嘱”,嘱咐,托付。
-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 恰好遇到:~京师乱。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儒 rú《國語辭典》
儒 [ rú ]
名- 术士,古代指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说文解字·人部》:「儒,术士之偁。」《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汉·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 学者、读书人。如:「博学鸿儒」。《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个穷儒。」
- 孔子所创的思想学派。《孟子·尽心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 参见「[[侏儒]]」条。
- 懦弱畏事。《魏书·卷八八·良吏传·序》:「是故搏击为侯,起不旋踵;儒弱贻咎,录用无时。」通「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