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鍼 zhēn《國語辭典》
针 [ zhēn ]
名- 缝布帛的工具。《说文解字·金部》:「针,所以缝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同「针 」。
- 古代以砭石为材质的医疗用具。《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然而糒脯出乎车𫐉,针石运乎手爪。」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八出》:「少不得情栽了窍髓针难入。」
- 刺。《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广川惠王刘越传》:「笞问昭平,不服,以铁针针之,彊服。」
锋 ( 鋒 ) fēng
锋 [ fēng ]
- 刀剑锐利的部分:刀~。剑~。交~。~利。~芒。~镝(泛指兵器;亦喻战争)。
- 器物的尖锐部分:笔~。针~相对。
- 形容语言的尖锐:话~。谈~。
- 在前面带头的人:先~。前~。
悬 ( 懸 ) xuán
悬 [ xuán ]
-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 距离远:~隔。~殊。
- 危险:~崖。~乎(“乎”读轻声)。
- 公开提示:~赏。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动- 拿、握。如:「持枪」、「持笔」。
-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妙善 miào shàn
精妙美善。 汉 桓谭 《新论》:“圣贤之材不世,而妙善之技不传。”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内积和顺,外发英华。” ——《漢語大詞典》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動-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 歇宿。如:「借住一宿」。
-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蚊睫 wén jié
亦作“蟁睫”。 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 晋 张华 《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漢語大詞典》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睨 nì《國語辭典》
睨 [ nì ]
动- 斜著眼睛看。如:「睥睨」、「睨视」。《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宋·文天祥〈酹江月·水天空阔〉词:「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焦螟 jiāo míng
亦作“ 焦冥 ”。 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漢語大詞典》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动-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