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紫烟沸,割炙白膏鲜。

郑獬宋代〕《迫晚风雪出省咏张公达红梅之句

雪花障路飞,飘湿红杏鞯。
归马碧蹄疾,踏破白玉田。
揽辔独长想,物境真可怜。
朝绂未挂身,豪逸倚少年。
结客上高楼,珠箔遮碧天。
烧酒紫烟沸,割炙白膏鲜。
美人挪素手,笑弄琵琶弦。
醉眼生乱云,不省到家眠。
俊游或如失,倒指还掺然。
薄莫出华省,下马灯已燃。
强笑破老颜,寄恨挥华笺。
翫世张公子,嗜酒真神仙。
抛掷咏红梅,负伊清樽前。
再读再三叹,心断空悁悁。
起予如茧丝,织愁成短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烧酒紫烟白膏

烧酒(燒酒)shāo jiǔ
(1). 唐 时酒名。 唐 白居易 《荔枝楼对酒》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2).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烧酒》:“烧酒非古法也。自 元 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红楼梦》第三八回:“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就喝了两口烧酒,壮壮胆子,穿过荷花池,偷偷地钻到这门外的走廊旁边。”
(3).酿酒。《新华月报》1952年第2期:“有些地区应特别提倡土特产与农产品的加工,如造纸浆、缫丝、烧酒、打蛋等。”  ——《漢語大詞典》
紫烟(紫煙)zǐ yān
亦作“ 紫烟 ”。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漢語大詞典》
沸 fèi《國語辭典》

沸 [ fèi ]

  1. 液体受热而产生气泡、上下翻滚。如:「滚沸」、「沸腾」。《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2. 水沫激荡。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3. 动荡。唐·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干戈。」
  4. 喧闹。宋·陆游〈丁酉上元〉诗:「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1. 热度极高或向上涌动的。如:「沸汤」、「沸泉」、「沸水」。
  2. 嘈杂的。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词:「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1. 滚烫的液体。《荀子·议兵》:「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

沸 [ fú ]

  1. 参见「[[沸沸]]」条。
割 gē《國語辭典》

割 [ gē ]

  1. 用刀切开。如:「割伤」、「割肉」、「任人宰割」。《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2. 分开、划分。如:「分割」。《战国策·秦策四》:「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唐·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断绝、舍弃。如:「割爱」。汉·王充《论衡·本性》:「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厉为善矣。」
  1. 灾害。《书经·大诰》:「天降割于我家。」
炙 zhì《國語辭典》

炙 [ zhì ]

  1. 烧烤、烧灼。如:「炙手可热」。《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2. 受薰染、陶冶。《孟子·尽心下》:「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1. 烤熟的肉食。《史记·卷八六·刺客传·专诸传》:「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白膏
参同契血化白膏神形俱妙胡酉阳杂俎药草异号有流丹白膏 粉也  ——《骈字类编》
鲜 ( 鮮 ) xiān/xiǎn
鲜 [ xiān ]
  1.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嫩。新~。
  2. 滋味美好:~美。~甜。这汤真~。
  3. 有光彩的:~明。~亮。~艳。
  4. 味美的食物:尝~。时~。
  5.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鱼~。
  6. 〔~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7. 姓。
鲜 [ xiǎn ]
     ◎ 少:~为人知。寡廉~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