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药品耳,既同薯蓣济饥,而亦与中秋节物。

王佐(汝学)明代〕《南溟奇甸歌

南溟奇甸褒封到,天语便代天地造。天地造物犹因材,南北不能齐杏梅。

帝造一统涵春台,春台玉烛照九垓。甸服荒服同胚胎,南溟万里微汉台。

七叶失宠缓五百,八十年代边维颓。后汉南朝遵祖,包荒姑勿推。

隋唐一统,然犹因循旧染,视以四远待柔徕。宋设科目网人才,五星聚奎应光彩,文明之祥期千载。

士有白袍倡文运而肇破天荒,有黄榜推少年而歆羡时辈。

八榜蝉联,连裾接佩。自大观极科目之盛,至德祐厄阳九之悔。

无何道穷天水归,海南运去物亦改。地莽翳天涯,朔风悲海外。

白日苍海岛,化作黄尘寨,九十三年迷世界。皇天震怒,眷命下土。

涤荡华夷氛,千古荒莽腥臊埃。圣祖奉天,焕发丝纶,褒封南溟奇甸天上来。

比内邦畿甸服,万年民物奠居。落土著根荄,南溟为甸天地开,天荒地莽豁恢恢。

海静波涛,千里白雪平皑皑。山增气色,一天青秀高崔嵬。

光天之下,重光协日,南陲陆海隅,幽景光照回。望祭山川岳渎,骏奔相追推。

溟甸有阶侯焚柴,溟甸有阶荷焚柴。皇天后土,混合山海元气回。

钟灵毓秀生英才,后先衮衮登公台,位居九棘面三槐。

群才属休明,奉承盈运纷徘徊。玉烛馀光照草莱,遗民遗黎荷栽培。

南溟为甸方,恰才未及十纪。而人物增品之盛,遽与隆古相追陪。

衣冠礼乐之美,遽与中州相追陪。诗书弦诵之兴,遽与邹鲁相追陪。

财成之道,天地不能财。帝造独代天安排,抚育南北同婴孩。

民胞物与分形骸,是盖分殊而理一恒该。含生并育,各得其所安其分,一一孰非帝造恩播筛。

海不扬波百神谐,巨灵效顺驱风协平荡海岛,禹迹不到蛟龙堆。

又驱黑海跋浪翻溟吞舟,巨鳅群归尾闾清海灾。

鼋鼍龙鱼鳖,海错万状不可枚,源源来游来臻南溟殖货财。

岂直玳瑁可翊冠冕之华美,而砗磲独与七宝争奇瑰。

此皆圣造,既已赞育两间,同于天地覆载。夫天地分形,海岳奠位。

南溟奇甸,圣人先同轨。蓦地太古荒服,丕变侯邦而虚丽武卫。

人文物华钟奇此萃,此岂人为而能然哉。所谓圣人先天而天弗违,此其类也。

以人文言,汉唐以前世远不赘,赵宋奉天造草昧。

内地诸州,咸相胥于乱而不治之区。而以华为夷,皆相率于暗而不明之域,而视昼为晦。

是故海南人文,为国守死,抗节无愧。始焉祥兴勤王,而吾人独倡先锋之孤危。

终焉厓山运移,而吾众复守后凋之寒岁。茕茕吊影于胡天,而伤百年之无君。

乾乾待命于中土,而俟千载之嘉会。古有守礼义之国,此其古之流风遗爱。

洪武开天,诏恤下慰。首言海南习礼义之教,有华夏之风砺世,天章光昭五纬瑞。

是盖先天圣人将欲降生,而天不违之,人民以先钟奇此萃矣。

以物华言,山海物产,千状万态。难置百喙,姑举长流,以通异派。

是故物华所先,则田美两熟,而有三熟之加。蚕禁原蚕,而有八蚕之倍。

珍珠麦利济军师,桄榔面应济饥馁。天南星药品耳,既同薯蓣济饥,而亦与中秋节物。

鸭脚粟草部耳,既均谷菽赒给,而恒充四季家醅。

花之穗知年有秋,草之叶知风有飓。蜜株酒树之硕果,不假人为而自出天然。

凤卵龙乳之佳实,不用酋盐而能令人醉。既有三超园品之奇,复同一守甸土之贵。

邻封仅逾百里,限天堑而根不敢移。寰宇虽购千金,守天定而节不敢贷。

盖曾受戒真宰于千载之前,而预为南溟奇甸万年之待。

又若陇山之莺,岭南所无也,而甸域有之,是谁使之有哉,盖为奇甸表章稀世之瑞。

通国之虎,岭南所有也,而甸域无之,是谁使之无哉,亦为奇甸禁绝万年之害。

馀若鸡有灵,放啼三声而占否泰。雀有长,就观五色而别章采。

是皆甸山钟奇吐秀,而自然发露之英华,靡物物刻雕而调习采绘。

古有嘉禾异蓂灵物之属,此其古之遗迹。大概维岳降神,岂惟生贤,亦必有逾古嘉精灵应,出为治世光贵。

况今先天圣人嗜欲将至,而天不违之,物华亦皆钟奇此萃矣。

人文物华,钟奇此萃。一触圣心之天机,而天光宇泰,自然鸣天籁。

隐尔天声,形于金石玉音之宣,遂为南溟人物,万世永赖。

噫嘻,龙马浮河而羲画成,神龟出洛而禹畴遂。南溟献奇,而圣祖皇帝玉音克配。

先圣后圣,本同一揆。仰观古今,南溟一地。治乱安危,何曾择代。

隋唐两开幕府,徒费罢郡食邑,未闻进德而嘉会。

圣神一褒疆域,不止进德嘉会。而置荒服于邦畿侯甸之安,纳民于安富尊荣之内。

圣恩罩被疆域,有如是哉。鼎湖龙去天巍巍,元元蠢蠢,惟亿万世思荣哀,圣子神孙执鬯杯。

吾甸吾人,为犬为马,世报恩德南溟隈。南溟奇甸,永抱玉音,穷极宇宙,而历万万飞劫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天南药品既同薯蓣而亦秋节

天南 tiān nán
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 周繇 《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宋 杨万里 《潮阳海岸望海》诗:“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漢語大詞典》
星 xīng《國語辭典》

星 [ xīng ]

  1. 宇宙中会发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哈雷彗星」、「月明星稀」。唐·杜甫〈旅夜书怀〉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2. 比喻细碎或发亮的东西。如:「油星水点」、「眼冒金星」。唐·孟郊〈寒溪〉诗九首之四:「篙工磓玉星,一路随迸萤。」
  3. 比喻为人所崇拜、注目,或是某事的主要人物。如:「歌星」、「明星」、「影视红星」、「救星」、「寿星」。
  4. 镶在秤杆上,用以标志斤、两、钱的小点。如:「秤星」。唐·贾岛〈赠牛山人〉诗:「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5. 姓。如春秋时有星子韦。
  1. 细微、细小。如:「零星」、「星火燎原」。唐·卢照邻〈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诗:「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2. 色白如星。南朝齐·谢朓〈咏风诗〉:「时拂孤鸾镜,星鬓视参差。」
  1. 量多且四处散布。如:「星罗棋布」。《文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2. 如流星般疾速。《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晋·潘岳〈世祖武帝皇帝诔〉:「羽檄星驰,钲鼓日戒。
药品(藥品)yào pǐn
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总称。 唐 元结 《菊圃记》:“谁不知菊也,方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宋 翁卷 《鲍使君闲居》诗:“多諳药品曾因病,却着荷衣欲避名。”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  ——《漢語大詞典》
耳 ěr《國語辭典》

耳 [ ěr ]

  1.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3.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4.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闻、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1.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2.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既同
诗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笺既同言已聚也  ——《分类字锦》
薯蓣(薯蕷)shǔ yù
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圆柱形肉质块茎,含淀粉,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也称山药。 唐 王绩 《采药》诗:“从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质。”  ——《漢語大詞典》
济 ( 濟 ) jì/jǐ
济 [ jì ]
  1. 渡,过河:同舟共~。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3. 补益:无~于事。
济 [ jǐ ]
  1.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饥 ( 飢 饑 ) jī
饥 [ jī ]
  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
  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
而亦 ér yì
连词。表示承接。《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左传·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于 晋 ,会 晋 伐 齐 。 卫 人不行使于 楚 ,而亦受盟于 晋 ,从於伐 齐 。”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秋节(秋節)qiū jié
(1).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参见“ 中秋 ”。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唐 韦安石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3).泛指秋季。 汉 班倢伃 《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南朝 梁 沈约 《从军诗》之二:“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唐 项斯 《古扇》诗:“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漢語大詞典》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1.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2.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4.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 寻求。如:「物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