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酬风月冷,谈议鬼神惊。

冯山宋代〕《和梓漕陈帨诚伯弭节堂

妖氛凭绝塞,皇武慰群情。并命儒臣起,同谋将略明。

前锋歼丑虏,降仗委高旌。拓境新图展,收功寸草横。

投戈宜偃息,奠枕觉澄清。广榭宏经构,群公共落成。

唱酬风月冷,谈议鬼神惊。锦绣移将合,琅玕种即生。

南方天外阔,北斗坐间倾。且享忧勤乐,除书恐再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唱酬风月谈议鬼神

唱酬(唱醻)chàng chóu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漢語大詞典》
风月(風月)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 吕岩 《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 江 南 环溪 的风月, 北京 南湾子 头的丝柳。”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1.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3.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4.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5.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6.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1.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1.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谈议(談議)tán yì
(1).讨论切磋。《晏子春秋·杂上二九》:“ 婴 之家俗,閒处从容不谈议,则疏。”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又勤诲善诱,聚徒三千,口勌谈议,身疲磬折,形若救孺子,视若营四海。”《南史·刘湛传》:“﹝ 刘湛 ﹞不为文章,不喜谈议。”
(2).谓议论是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你罪本当革役,我若轻恕了你,须被衙门中谈议。”  ——《漢語大詞典》
鬼神 guǐ shén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漢語大詞典》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