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惟水竹,拜像见须眉。

张衡两汉〕《挽陈东湖先生 其二

德星难再聚,薤露重兴悲。客忆芹边脍,孙寻膝上饴。

入门惟水竹,拜像见须眉。吾父亦丁丑,白云增梦思。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入门水竹须眉

入门(入門)rù mén
(1).进门。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 唐 杜甫 《草堂》诗:“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疎。”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只觉得游了六七个地方,都是上楼下楼,入门出门,一点印象也留不下。”
(2).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入门”原为引进之意,后指学问或技艺得到门径。 宋 陆游 《跋〈兰亭序〉》:“观《兰亭》当如禪宗勘辨,入门便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妇人读书习字,所难止在入门。” 草明 《乘风破浪》三:“他调到这里还不满两个月,对钢铁生产还没入门。”
(3).指为初学者指示门径的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再将 洪武 以来,程墨垂世之稿,亦选出一半为入门,一半为极则。”又如“医学入门”、“摄影入门”。
(4).指妇女嫁到男家,成为男家的一员。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 韩氏 族大且贵,又太尉 刘公 甥,内外尊显,夫人入门,上下莫不赞贺。” 元 无名氏 《勘金环》第二折:“我入门来多少闲枝节,做丈夫的把我来迎门儿逻惹,做婶子的把我来劈面儿相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伯母嘆了一口气道:‘侄少爷,我自从入门以后,虽然生过两个孩子,却都养不住。’”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水竹 shuǐ zhú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唐 孟郊 《旅次洛城东水亭》诗:“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 宋 苏辙 《五郡》诗:“当道沙尘类 河 北,依山水竹似 江 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冶源》:“今州南四十里 临朐县 有 冶源 ,亦名 冶泉 ,有水竹之胜。”
(2).竹的一种。禾本科。生于河岸、湖旁、灌丛中或岩石山坡。竹材甚韧,宜劈篾编器物;笋可食。分布于我国 长江 流域以南各地。 唐 戎昱 《骆家亭子纳凉》诗:“生衣宜水竹,小酒入诗篇。”  ——《漢語大詞典》
拜 bài《國語辭典》

拜 [ bài ]

  1. 一種禮節行為:➊ ​ 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交拜」、「叩拜」。《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➋ ​ 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如:「大拜拜」、「拜佛吃素」。
  2. 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語法。如:「回拜」、「拜見」。
  3. 引申為祝賀的意思。如:「拜壽」。
  4. 任官、授職。《文選·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1. 姓。如宋代有拜瑚。
  2. 電腦上八個位元合成的一組,稱為「拜」(byte)​。如:「在倚天中文系統中,一個中文字元占了兩個拜。」
像 xiàng《國語辭典》

像 [ xiàng ]

  1. 形貌、模样。《淮南子·主术》:「此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元·王实甫《西厢记 ·第一本·第四折》:「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
  2. 人物的图画或雕塑。如:「人像」、「画像」、「雕像」。
  1. 相似。如:「他的眼睛像父亲。」汉·王充《论衡·非韩》:「作为操止,像类贤行,以取升进。」
  2. 如、比如,推测或譬喻之词。如:「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可靠。」、「像今天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须眉(鬚眉)xū méi
亦作“ 须麋 ”。
(1).胡子和眉毛。《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伊尹 之状,面无须麋。” 杨倞 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2).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3).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 大舜 情事,须眉毕见。”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亦作“ 鬚麋 ”。
(1).胡须和眉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陆德明 释文:“鬚,本又作须。” 明 王世贞 《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2).男子代称。《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 宋 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罗洪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