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招玉兔金蟾蜍,同酌山杯煮涧蔬。

杨万里宋代〕《七月十一夜月下独酌

今岁秋阳晒人死,今宵秋月呼人起。
月光如水澡吾体,月色如霜冻吾髓。
老夫畏热如於菟,平生爱月如冰壶。
望舒可客不可孤,麴生可亲不可疏。
更招玉兔金蟾蜍,同酌山杯煮涧蔬。
来朝秋阳再作恶,今夕秋光且行乐,
遮莫参横并月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玉兔金蟾山杯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招 zhāo《國語辭典》

招 [ zhāo ]

  1. 打手势以示意人过来。如:「招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 用广告、通知等公开方式使人来。如:「招生」、「招考」、「招标」。
  3. 逗、惹、引。如:「招祸」、「招惹」、「别招你妈生气!」、「饼干屑会招来蚂蚁。」《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红楼梦·第一一回》:「你别在这里只管这们著,倒招的媳妇也心里不好。」
  4. 北平方言。指传染。如:「这病招人,要小心!」
  5. 承认罪状。如:「招认」、「不打自招」、「这厮口风紧得很,怎么逼都不招。」
  6. 进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7. 使入赘。如:「招婿」。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 寻找。《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1. 箭靶。《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2. 武技、手段。如:「绝招」、「耍花招」。
  3. 明显的标帜。如:「招牌」、「酒招」、「市招」。
  4. 量词。计算招术的单位。如:「一招妙计」、「双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胜负。」

招 [ qiáo ]

  1. 揭举、揭发。《国语·周语下》:「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唐·韩愈〈争法论〉:「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招 [ sháo ]

  1. 古代虞舜时的乐名曲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禹乃与九招之乐。」同「韶 」。
玉兔 yù tù
(1).指神话中月亮里的白兔。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擣药。” 明 沈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2).指月亮。 唐 韩琮 《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鬢长青古无有。”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明滴溜银蟾似海山,光灿烂玉兔照天关。”《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一路説,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昇。”
(3).乐曲名。《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漢語大詞典》
金蟾 jīn chán
(1).金色的蟾蜍。 前蜀 杜光庭 《题北平沼》诗:“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明 何景明 《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银兔啼寒夜。” 马健翎 《十二把镰刀》:“磞--磞打的欢,好像 刘海 戏金蟾。”
(2).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叶葱奇 注:“ 清 陈帆 曰:‘ 高似孙 《纬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盖有鼻纽,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案‘鏁’即锁的异体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机纽管开闭,所以称为锁。”
(3).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语本 汉 张衡 《灵宪》:“ 羿 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 《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塚理声秋不晓。”  ——《漢語大詞典》
蜍 chú《國語辭典》

蜍 [ chú ]

  1. 参见「[[蟾蜍]]」条。

蜍 [ yú ]

  1. 蝳蜍:蜘蛛的别名。参见「蜘蛛 」条。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酌 zhuó《國語辭典》

酌 [ zhuó ]

  1. 斟酒、饮酒。如:「对酌」、「小酌」。《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 商量、考虑。如:「酌情」、「商酌」。《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1. 酒席、宴会。如:「喜酌」、「敬备菲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解中诗》:「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2. 酒。如:「清酌」。唐·王勃〈圣泉宴〉诗:「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3.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主之道,以养天下也。」指歌颂武王之诗。本章二句为:「于铄王师,遵养时晦。」于,音乌,叹词。铄,美盛貌。遵,循、顺。时,是、此。晦,昧也,谓商纣。遵养时晦,在时局昏暗不明之际,明哲保身,养精蓄锐,不轻举妄动,以待成熟的时机。
山杯 shān bēi
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 北周 庾信 《奉报越王惠酒》诗:“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 唐 杜甫 《送惠二归故居》诗:“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春。” 清 朱彝尊 《古藤书屋饯梁孝廉》诗:“山杯深洼匏,野簌脆嚼菌。”  ——《漢語大詞典》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涧 ( 澗 ) jiàn
涧 [ jiàn ]
     ◎ 山间流水的沟:溪~。山~。
蔬 shū《國語辭典》

蔬 [ shū ]

  1. 食用草本植物的通稱。《爾雅·釋天》:「蔬不熟為饉。」晉·郭璞·注:「凡草菜可食者通名為蔬。」
  1. 粗劣的。如:「蔬飧」、「蔬膳」。

蔬 [ ​sū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