谠言正论囊封溢,国势不难一枰活。

程公许宋代〕《忆昔行送李成之徵君

忆昔与君同射策,同舟同馆心胶漆。万言入奏甘弃置,赖有湖山好看客。

归装濡滞及黄池,半菽寒菹作除夕。慨慷相与期古人,聊复名场借梯级。

君家三秀立分鼎,太阿觉君锋更颖。吏行凫鹜鬨尘坌,寒露玉壶夐光炯。

五羊仙伯两眼明月秋,荐书万里彻冕旒。四贤同时一网收,朔风扶柂长江流。

迟顽我自费推激,隐忧百罹霜鬓出。未能勇决便幽栖,宁免随阳睨残粒。

送君矫翮玉霄去,为我一破胸怏悒。向来四海李兵部,正色立朝古遗直。

九原凛凛有生气,馀愤须与君湔涤。世故翻覆况多端,沉思使我心胆寒。

谁生厉阶今为梗,涓涓不窒惊涛澜。不知聚几州铁铸此错,百尺竿头一步底处著。

天位天职特用轩轾人,明眼勘破定何物。波流何可金石转,鲍肆讵能兰麝夺。

君不见考功望郎谏疏沥忠赤,垂绅满朝皆太息。

信有宗工妙绳尺,梁园我亦尘下客。法当冗散逃百谪,满意诸贤拱霄极。

谠言正论囊封溢,国势不难一枰活。正途未易荆榛辟,有谋勿惮时造膝。

救溺拯焚奚可失,海南波宽老龙蛰。朝朝满涧玩泉石,当为诸贤失衰疾。

我亦三叫喜动色,早愿采薇休戍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谠言正论囊封国势一枰

谠言(讜言)dǎng yán
正直之言,直言。《汉书·叙传上》:“吾久不见 班生 ,今日復闻讜言!” 颜师古 注:“讜言,善言也。” 唐 白居易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序:“不数月,讜言直声,动於朝廷。”  ——《漢語大詞典》
正论(正論)zhèng lùn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漢語大詞典》
囊封 náng fēng
封事。 宋 王庭圭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次月囊封言古今为天下患者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往 宋 极重史事……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匭奏,下至钱穀、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録。”参见“ 封事 ”。参阅 宋 戴埴 《鼠璞·封章》。  ——《漢語大詞典》
溢 yì《國語辭典》

溢 [ yì ]

  1. 液体漫出外流。《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是岁,大雨,谷、洛溢,毁宫寺十九,漂居人六百家。」
  2. 泛指外流、流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现在我们中国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银圆,利权外溢,莫此为甚!」
  3. 流露、充满。如:「热情洋溢」。《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 盈耳。」
  1. 过分、过度。如:「溢美」。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南朝宋·鲍照〈征北世子诞育上疏〉:「不胜殊欢溢喜,谨奉表以闻。」
  1.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二十两为一溢。《战国策·秦策一》:「白壁百 双,黄金万溢。」汉·高诱·注:「万溢,万金也。二十两为一溢也。」通「镒」。
国势(國勢)guó shì
(1).国家的自然地理形势。《管子·山至数》:“ 桓公 问 管子 曰:‘请问国势。’ 管子 对曰:‘有山处之国,有汜下多水之国,有山地分之国,有水泆之国,有漏壤之国。此国之五势,人君之所忧也。’”
(2).国家的权力或政治形势。《后汉书·天文志中》:“是时, 安帝 未临朝, 邓太后 摄政, 邓騭 为车骑将军,弟 弘 、 悝 、 閶 皆以校尉封侯,秉国势。”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天聪四门闢,国势九鼎定。”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一枰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静默供三语,从容等一枰。
唐 徐夤 温陵残腊书怀寄崔尚书 江上年年接君子,一杯春酒一枰棋。
宋 陆游 游近山僧庵 不是诗人托高兴,日长真付一枰棋。  ——《骈字类编》
活 huó《國語辭典》

活 [ huó ]

  1. 有生命的。如:「活人」、「活鱼」。
  2. 生动,不死板。如:「灵活」、「活泼」。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烟湿树姿娇,雨余山态活。」
  3. 不固定的、可移动的。如:「活页」、「活塞」、「活字版」、「活期存款」。
  1. 生存。《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2. 救助。《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唐·白居易〈策林一·十八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凶歉之年,则贱粜以活饿殍。」
  1. 生计。《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2. 工作。如:「细活」、「重活」、「每天都应找些活来做。」
  1. 很、甚、非常。如:「活像」、「活该」。
  2. 灵活的。如:「活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