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予结发操铅椠,欲参坟典凌周汉。
胡直〔明代〕《忆昔行寄陈廷评南京初唐体》
昔逐南宫士,曾驱北路辕。飞缨入帝里,射策叫天阍。
天阍辽绕隔层穹,以额叩阍不可通。校书天禄人难拟,献赋蓬莱事已空。
黑貂毛落空奔走,紫铗弹歌割斗酒。骑马明朝谢北燕,挂帆一夜归南斗。
故人东海陈夫子,作宦南都法曹里。相逢相见重相怜,一生一代一知已。
下马即探千首赋,开尊共论六家指。半岁犹成辕下趋,一朝遂作云间驶。
当筵意气拂云端,共道移山不让难。逸兴旁凌鳷鹊观,豪歌漫脱鵔鸃冠。
淹留五月菖蒲酒,荏苒良宵苜蓿盘。才高官薄君无惜,客久时侵我更欢。
怜君作牧铃阳县,执法翻令相国羡。宝剑空惊魍魉悲,神蛟未际风雷变。
伯玉由来感遇多,孔璋生小词场擅。滕王阁下别经年,廷尉堂前重接面。
经年接面已多违,可怜归棹复催归。花间恨别乌衣市,月下含悽牛渚矶。
自予结发操铅椠,欲参坟典凌周汉。长歌直拟卿云飞,短赋嫌追白石烂。
古字陆离笑子云,奇篇勃嵂轻王粲。宝璞翻干楚国诛,韶音空使齐侯叹。
侧身天地有馀悲,极目天门不可期。九死不干杨意荐,半生空负子期知。
枣花纂纂今三载,杨柳阴阴连岁改。个时绿绮向谁弹,个日春光空兰茝。
借问上才游西园,何如高谊倾东海。玉鲤传书窈莫通,金龟换酒谁为解。
金龟玉鲤两悠悠,采石钟山望欲浮。竹箭江东长自好,蒲梢天北几时收。
晋朝定拟推承祚,汉室俄看荐太丘。长跪聊缄青鸟信,何时并驾赤驎游。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自予
汉书萧何传上曰吾闻李斯相秦冇善归主有恶自予 ——《韵府拾遗 语韵》
结发(結髮)jié fà
(1).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史记·李将军列传》:“且臣结髮而与 匈奴 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四:“自言 幽 燕 客,结髮事远游。”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想 王郎 ,结髮赋从戎,传遗业。” 清 姚鼐 《连日清斋写佛经偶作数句》诗:“结髮慕胜因,而復役人事。”
(2).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 汉 苏武 《诗》之三:“结髮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唐 孟云卿 《古别离》诗:“结髮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结髮与君知,相要以终老。”
(3).指妻子。后亦指元配。《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臺,夫人结髮,上为三老。”《北史·后妃传下·齐冯翊太妃郑氏》:“妃是王结髮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又问:‘令孺人何姓?是结髮还是再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当家,自己做不得主。这不是他哥的结发妻子。” ——《漢語大詞典》
(2).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 汉 苏武 《诗》之三:“结髮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唐 孟云卿 《古别离》诗:“结髮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结髮与君知,相要以终老。”
(3).指妻子。后亦指元配。《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臺,夫人结髮,上为三老。”《北史·后妃传下·齐冯翊太妃郑氏》:“妃是王结髮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又问:‘令孺人何姓?是结髮还是再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当家,自己做不得主。这不是他哥的结发妻子。” ——《漢語大詞典》
操铅(操鉛)cāo qiān
汉 扬雄 写《方言》一书时,常“怀铅提槧”。即口袋藏写字用的铅粉笔,手里拿着木板,向各色各样的人采集方言。见《西京杂记》卷三。后因以“操铅”指写作。 清 黄景仁 《喜郑诚斋先生归新安之信》诗之二:“几多青睞独垂怜,无那操铅癖未捐。” ——《漢語大詞典》
椠 ( 槧 ) qiàn
椠 [ qiàn ]
- 古代以木削成用作书写的版片。
- 简札,书信。
- 书的刻本:~本。古~。宋~。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名- 三的大寫。
坟典(墳典)fén diǎn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书〉序》:“讨论坟典。”《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幼与同好鐫坟典於第庐。”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祕。”《新唐书·薛元超传》:“惟殿下罢驰射之劳,留情坟典,岂不美歟!” 宋 苏轼 《求婚启》:“稟粹德门,教成家庙。 中郎 坟典之付,岂在他人?” 章炳麟 《再与刘光汉书》:“自顷輈张,退息坟典,匈怀相契,独有 黄生 。” ——《漢語大詞典》
凌 líng《國語辭典》
凌 [ líng ]
名- 積冰。《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
- 姓。如唐代有凌準。
- 登、升。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 駕、乘。《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踰越、超過。《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通「陵」。
- 逼近、壓倒。《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 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周汉(周漢)zhōu hàn
周 代与 汉 代的并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指明 周 汉 ,銓时论道。”《宋书·恩倖传论》:“ 周 汉 之道,以智役愚。”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四海帝王家,两都 周 汉 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