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寒那得一枝春,要与邦君供胜绝。

郑元秀宋代〕《玉楼春

生申时节书云月。惊怪玉梅开不彻。犯寒那得一枝春,要与邦君供胜绝。
可轩有个词清切。解送双凫朝降阙。一声声祝一千年,试倩雪儿歌几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犯寒那得一枝春邦君胜绝

犯寒 fàn hán
(1).御寒。《韩非子·解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南朝 梁 沈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2).冒着寒冷。 唐 鲍溶 《冬夜答客》诗:“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宋 惠洪 《十月桃》诗:“雪中桃花夜来折,儿稚犯寒争欲摘。”  ——《漢語大詞典》
那得 nà de
怎得;怎会;怎能。《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曰:‘我家貲那得如 子廉 耶!’” 唐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诗:“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明 高启 《方隐君山园》诗:“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中国 有这几百万几万万甘心做洋奴的人,那得不亡国!”  ——《漢語大詞典》
一枝春 yī zhī chūn
指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陇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 宋 黄庭坚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之一:“欲问 江 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 宋 陈师道 《和豫章公黄梅》诗之一:“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 清 余梦易 《一萼红》词:“算消息、 江 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漢語大詞典》
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1.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1.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2.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3.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4.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1.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2.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1.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2.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3.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4.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5.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1.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2.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1.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2.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3. 姓。如漢代有要競。
  1.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2.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4.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5.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邦君 bāng jūn
(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孔 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后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顷,舆马僕隶,比於邦君。”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
(2).指刺史等地方官。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 老杜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韦苏州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 杜 诗知其宿僧房, 韦 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 清 方文 《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漢語大詞典》
供 gōng/gòng《國語辭典》

供 [ gōng ]

  1. 给予。如:「提供」、「供应」、「供给」。《文选·潘岳·藉田赋》:「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2. 受审者陈述案情。如:「供认」、「供出」。《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司马怒,执下廷尉。始供其引见者之姓名。」
  1. 受审者所陈说的案情纪录。如:「口供」、「笔供」、「招供」。《红楼梦·第八四回》:「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

供 [ gòng ]

  1. 陈设、放置。《说文解字·人部》:「供,设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
  2. 贡献、奉祀。如:「供佛」。《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
  3. 从事、操持。如:「供职」。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1. 祭品或供奉别人食用的菜肴。如:「果供」、「蜜供」。《晋书·卷三三·何曾传》:「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西游记·第一六回》:「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胜绝
绝妙。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商》:“江滨有溪洞,林木胜絶, 商 因杖策徐步,穷幽深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尾溪研不畏尘垢》:“然研如常研,无甚佳者,但用之至灰埃垢积,经月不涤而磨墨如新,此为胜絶耳。”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 正大 庚寅正月,为善士 左崇 等作醮于钧臺,法事胜絶,举坛欣幸,以为未始遇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