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郑獬宋代〕《好事近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把素收取江南消息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1.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3.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2.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1.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2.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3.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4.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6.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1.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1.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把素 bǎ sù
持斋吃素。《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吃斋把素用工夫。”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收取 shōu qǔ
(1).收留。《史记·货殖列传》:“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 刀閒 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
(2).取来收下。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君贤 曰:‘此黄金也。’……太守遣吏收取。”
(3).收复。 唐 李贺 《南园》诗之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1.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1.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消息 xiāo xī
(1).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高亨 注:“消息犹消长也。”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清 顾炎武 《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
(2).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 王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休养;休息。《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停止;平息。《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斟酌。《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輅,参用旧典,消息取捨,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闢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輒復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准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征兆,端倪。《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説,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词牌《永遇乐》别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