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

窦群唐代〕《雪中遇直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恍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
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明晨阻通籍,独卧挂朝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树色虚空琴声

树色(樹色)shù sè
树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暉。”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鐘声带夕阳。”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题》套曲:“千巖万井,见树色江光,须臾龙变云蒸,出岫无心。”  ——《漢語大詞典》
霭 ( 靄 ) ǎi
霭 [ ǎi ]
  1. 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虚空 xū kōng
(1).空虚。《汉书·匈奴传下》:“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
(2).天空;空中。《晋书·天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元稹 《织妇词》:“簷前嫋嫋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唐寅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嘆。”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
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  ——《漢語大詞典》
琴声(琴声)
唐 刘希夷 孤松篇 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
唐 李白 示金陵子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唐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 幽琴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唐 戴叔伦 哭朱放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唐 白居易 晚起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唐 李群玉 卢溪道中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骈字类编》
谐 ( 諧 ) xié
谐 [ xié ]
  1. 和,配合得当:和~。~调(tiáo )。~音。
  2. 滑稽:诙~。~趣。~谑(诙谐逗趣)。亦庄亦~(既严肃又诙谐)。
  3. (事情)商量好,办妥:事~。
素 sù《國語辭典》

素 [ sù ]

  1. 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 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 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 真情、真誠。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通「愫」。
  5. 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 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 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 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 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 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徽 huī《國語辭典》

徽 [ huī ]

  1. 标帜。如:「国徽」、「校徽」、「党徽」。《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杨徽者,公徒也。」
  2. 旌旗。《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汉·郑玄·注:「徽号,旌旗之名也。」《文选·潘岳·闲居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幙绿徽。」
  1. 美善的。《诗经·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唐纪六十四·武宗会昌四年》:「郊庙之礼,诚宜亟行,至于徽称,非所敢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