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龙冈部,深持虎节居。

窦牟唐代〕《奉使至邢州赠李八使君

独占龙冈部,深持虎节居。尽心敷吏术,含笑掩兵书。
礼饰华缨重,才牵雅制馀。茂阴延驿路,温液逗官渠。
南亩行春罢,西楼待客初。瓮头开绿蚁,砧下落红鱼。
牧伯风流足,輶轩若涩虚。今宵铃阁内,醉舞复何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独占龙冈虎节

独占(獨佔)dú zhàn
亦作“ 独佔 ”。 单独占有;垄断。 唐 方干 《赠郑仁规》诗:“一石雄才独占难,应分二斗借人寰。”《盛世危言·交涉上》附录引《申报·中西交涉损益论》:“凡言 中 西通商者,每以为利益均沾,而不知其利益之独佔。”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二:“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里面,所谓托辣斯,是大资本家用大规模的独占方法,以消灭小资本家而获得更大利润的玩意儿。”  ——《漢語大詞典》
龙冈(龙冈)
宋 苏轼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其一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韵府拾遗 阳韵》:通典邢州治龙冈县祖乙迁邢即此一统志石龙冈在化城治北  ——《骈字类编》
部 bù《國語辭典》

部 [ bù ]

  1. 中央政府院以下的行政机关名称。如:「教育部」、「外交部」。
  2. 专指机关中分别担任不同职务的单位。如:「出版部」、「编辑部」。
  3. 指将整体条理划分,进而归纳成的各个类别。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李充传》:「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
  4. 全体中的一些分子。如:「局部」、「部分」。
  5. 部首。如:「二一四部首系统的第一部是『一』部,最后一部是『龠』部。」
  6. 军队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如:「连部」、「营部」、「师部」、「总部」、「司令部」。
  7. 部队、军队。《史记·卷一一○·匈奴传》:「汉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昆阳即破,一日之闲,诸部亦矣。」
  8. 量词:➊ ​ 计算书籍、影视戏剧等的单位。如:「一部辞典」、「两部单元剧」、 「三部电影」。➋ ​ 计算车辆或机器等的单位。如:「一部摩托车」、「三部推土机」。
  1. 统率。如:「所部者众」。《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2. 布置、安排。参见「部署 」条。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1. 拿、握。如:「持枪」、「持笔」。
  2.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3.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5.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6.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虎节(虎節)hǔ jié
(1). 周 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龙节,列国之使,各用其虎、人、龙节,以为行道之信。观其用虎节,知其自山国而来,人、龙亦然。”
(2).泛指符节。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清 汪懋麟 《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稽顙请封圣人喜,虎节特令儒臣持。”  ——《漢語大詞典》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1.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2.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3.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4.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5.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6.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1.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2.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3.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1.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