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巢叶而养气,鹤鸣皋而戢翼。

周必大宋代〕《使臣周允写平园老叟真于松竹龟鹤间戏赞

松可以傲霜雪,竹可以延风月。
龟巢叶而养气,鹤鸣皋而戢翼。
置闲身于四物,聊窃名于五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龟巢养气鹤鸣戢翼

龟巢(龜巢)guī cháo
语本《史记·龟策列传》:“是为嘉林,龟在其中,常巢於芳莲之上。”后因以代称莲叶。 唐 温庭筠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竹里有嘉莲》:“两处龟巢清露里,一时鱼跃翠茎东。” 宋 司马光 《景福东厢诗·未开木芙蓉》:“岂若龟巢类,飘零老五湖。”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童颜自若,春色故徧萱草;兰茞生馨,青莲已见龟巢。”  ——《漢語大詞典》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1. 「協 」的異體字。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1.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2.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2.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1.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2.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1.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2.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2.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4.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6.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7.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1.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3.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养气(養氣)yǎng qì
(1).保养元气;涵养本有的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养气自守。” 宋 陆游 《秋怀》诗:“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 司 并 。” 清 恽敬 《答来卿书》:“看文可助穷理之功,读文可发养气之功。”
(2).指涵养。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一大堆废话的激辩》:“此时听到了这样的胡说,我自认养气功夫不够,不免有一点儿疾言厉色了。”
(3).指道家炼气。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张绰有道术》:“常养气絶粒,嗜酒耽碁。”《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衍 既立, 宗寿 为太子太保奉朝请,以炼丹养气自娱。”
(4).长养生物之气。《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举大事以摇养气。” 孙希旦 集解:“摇养气,谓摇动长养之气也。”
(5).氧气。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在这里 三泽力太郎 先生教我水是养气和轻气所合成。”  ——《漢語大詞典》
鹤鸣(鶴鳴)hè míng
(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漢語大詞典》
皋 gāo/háo《國語辭典》

皋 [ gāo ]

  1. 水邊的低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牧隰皋。」《漢書·卷五一·賈山傳》:「江皋河瀕,雖有惡種,無不猥大。」
  2. 水田。《文選·潘岳·秋興賦》:「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餘稅。」唐·李善·注:「水田曰皋。」
  3. 高地。《楚辭·屈原·九章·涉江》:「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
  4. 姓。如漢代有皋誨。
  1. 高大。《禮記·明堂位》:「大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皋門。」通「高」。
  1. 置於句首,表示拉長而緩慢的語氣。《禮記·禮運》:「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
戢翼 jí yì
(1).敛翅止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猛兽将击,必弭毛帖伏;鷙鸟将搏,必卑飞戢翼。”《艺文类聚》卷五引 汉 刘桢 《大暑赋》:“兽喘气於玄景,鸟戢翼於高危。” 明 何景明 《明山草堂赋》:“鸟戢翼以林栖,鱼适性以渊潜。”
(2).喻归隐或谦卑自处。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唐 李邕 《鹘赋》:“寧竭力之利人,曷戢翼以存己。” 明 张居正 《答翰长公东塘书》:“然词林前辈,蹶而復振者,不可缕数,愿且戢翼卑栖,飜飞固有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