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文行 wén xìng
(1).文章与德行。《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始 潮 人未知学,公命进士 赵德 为之师,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上人名 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闻於时贤。”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督学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
(2).谓仅有虚文下达。《宋书·武帝纪下》:“杖罚虽有旧科……若皆有其实,则体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设罚之意。” ——《漢語大詞典》
(2).谓仅有虚文下达。《宋书·武帝纪下》:“杖罚虽有旧科……若皆有其实,则体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设罚之意。”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高妙 gāo miào
(1).美善之至。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乱无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汉 朝又悬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二曰通经学,三曰法令,四曰刚毅多略。”
(2).指技艺高超。《北史·姚僧垣传》:“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时所推。” 元 耶律楚材 《〈苗彦实琴谱〉序》:“公善於琴事,为当今第一。尝游於京师士大夫间,皆服其高妙。”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更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妙的医疗技术。”
(3).高才妙手。《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本造》:“ 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4).借指朝贵。《文选·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敛翼於故枝。” 吕向 注:“高妙,谓朝之贵者。言不能追参朝贵,復如鸟之歛翼,栖轩於故林。” 宋 范成大 《胡长文给事挽词》:“结綬参高妙,垂绅侍邃清。”
(5).高明巧妙。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与中国人》:“这在 中国 恰好相反,正认为高妙的文雅而表示绝艺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
(2).指技艺高超。《北史·姚僧垣传》:“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时所推。” 元 耶律楚材 《〈苗彦实琴谱〉序》:“公善於琴事,为当今第一。尝游於京师士大夫间,皆服其高妙。”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更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妙的医疗技术。”
(3).高才妙手。《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本造》:“ 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4).借指朝贵。《文选·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敛翼於故枝。” 吕向 注:“高妙,谓朝之贵者。言不能追参朝贵,復如鸟之歛翼,栖轩於故林。” 宋 范成大 《胡长文给事挽词》:“结綬参高妙,垂绅侍邃清。”
(5).高明巧妙。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与中国人》:“这在 中国 恰好相反,正认为高妙的文雅而表示绝艺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
声名(聲名)shēng míng
(1).名声。《礼记·祭统》:“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 中允 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你虽有万贯财,争如俺七步才,两件儿那一件声名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她本想早给 小芹 找个婆家推出门去,可是因为自己声名不正,差不多都不愿意跟她结亲。”
(2).声教和名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文物以纪之,声名以发之,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礼。” 明 杨慎 《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 皇明 文治之遥,声名之盛,使 仲尼 之道与王化远邇,多士生斯时斯地,亦厚幸矣。” ——《漢語大詞典》
(2).声教和名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文物以纪之,声名以发之,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礼。” 明 杨慎 《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 皇明 文治之遥,声名之盛,使 仲尼 之道与王化远邇,多士生斯时斯地,亦厚幸矣。” ——《漢語大詞典》
五十
元 胡天游 述志赋 霜毛飒以垂领兮,惧五十而无闻。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唐 李白 赠刘都使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唐 司空图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唐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唐 韩翃 送郑员外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唐 白居易 自问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宋 晁补之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二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 其二 五十狂夫心尚孩,不容俗物相填𧱉。 ——《骈字类编》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