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阵风作车,宓妃波为茵。

徐玑宋代〕《水仙花篇

成阵风作车,宓妃波为茵。
良夕忽会过,明月寒铺银。
环佩凌秋空,笙箫亦具陈。
何以慰寥廓,乐此相知新。
采珠拾翠羽,言笑生华春。
赠以金琅玕,捧以白玉人。
酌醴动芳气,妙与兰茝纫。
欢娱有聚散,美宝无贱珍。
至今寒花种,清彻莹心神。
霜皑众卉藁,孤媚良舒伸。
杜鹃望帝魂,啼血何嚣嚣。
妃子眠海棠,荒湎焉足邻。
i姮女手栽桂,光彩相依因。
故知蓬瀛姿,不染纤点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阵风宓妃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阵风(陣風)zhèn fēng
短时间内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有阵风时,风向也不断改变。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车 ( 車 ) chē/jū
车 [ chē ]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
  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
  3. 用水车打水:~水。
  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
  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
  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
  7. 姓。
车 [ jū ]
  1. 象棋棋子之一。
宓妃 fú fēi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乘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 王逸 注:“ 宓妃 ,神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 伏羲氏 女,溺死 洛 ,遂为 洛水 之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序》:“ 黄初 三年,余朝京师,还济 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 宓妃 。”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二:“ 洛浦 有 宓妃 ,飘颻雪争飞。”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过 宓妃 之受教,是以冬闺寳押,作颂方闲。”  ——《漢語大詞典》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1.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2.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3.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4.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5.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6. 姓。如汉代有波俊。
  1.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2.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1.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1. (一)​之又音。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茵 yīn《國語辭典》

茵 [ yīn ]

  1. 车上的坐垫。《说文解字·艸部》:「茵,车重席。」《文选·潘岳·西征赋》:「尔乃端策拂茵,弹冠振衣。」唐·李善·注:「茵,车中蓐也。」
  2. 垫褥的通称。如:「绿草如茵」。《文选·傅毅·舞赋》:「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唐·李贺〈苏小小墓〉诗:「草如茵,松如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