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修攘明治体,忧勤终始养心源。

徐元杰宋代〕《甲辰恭和御制

衮衣日月烟当轩,光逮刍荛采众言。
内外修攘明治体,忧勤终始养心源。
英髦瑞列霜中干,治化春回雪里根。
愿溥需云苏物槁,九垓滂沛洽君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内外修攘明治忧勤终始养心

内外 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内外相应,其功乃成。”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须识戏房无内外,关防自有 二郎神 。”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哦,同志,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郑玄 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
(3).指朝廷和地方。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僕射公忠贤,德为内外所宗。”《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王晳 注:“内谓国中,外谓军所也。”
(5).自身和外物。《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郭象 注:“内我而外物。”
(6).内心和外表。《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7).指修身和行事。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内外完好,色夷气清。”
(8).指女子和男子。《荀子·天论》:“礼义不脩,内外无别,男女淫乱。”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礼记·内则》:“凡内外,鷄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孔希旦 集解:“凡内外,谓尊卑长幼,莫不皆然也。”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但见一道青烟,冲天而起……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 青州 ,约摸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据《开国方略》载,天女所生始祖传数世而遭难,又数世而肇祖生,当不过十世内外。” 夏衍 《心防》第四幕:“五千,说少了,我说是一万内外。”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释僧从》:“隐居 始丰 瀑布山 ,学兼内外,精修五门。”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释 慧远 ,当世仰望之大师也。其谈玄理,常兼内外。”  ——《漢語大詞典》
修攘 xiū rǎng
内修政教,抵御外敌。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二:“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明史·章纶传》:“ 也先 既议和,请力图修攘以待其变。”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  ——《漢語大詞典》
明治 míng zhì
(1).修明政事。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天设三光以照记,天子立公卿以明治。”《魏书·世宗纪》:“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
(2). 日本 天皇 睦仁 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 鲁迅 《现代日本小说集·关于作者的说明》:“ 夏目 的著作……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 明治 文坛上的 新江 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郁达夫 《日本的文化生活》:“ 明治 维新,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却尽可以和有千馀年文化在后的 英 法 德 意 比比。”  ——《漢語大詞典》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1. 「體 」的異體字。
忧勤(憂勤)yōu qín
亦作“ 忧懃 ”。 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忧勤,而终於佚乐者也。”《东观汉记·刘般传》:“ 建初 元年,拜为宗正,忧勤国事,夙夜不怠。”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忧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閭阎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忧懃於上,而下无所诉,此罪在羣臣。’”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  ——《漢語大詞典》
终始(終始)zhōng shǐ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免役之法》:“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纳兰性德 《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
(2).引申为有始有终。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马贞 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漢語大詞典》
养心(養心)yǎng xīn
(1).修养心神。《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於寡欲。” 宋 陆游 《忧国》诗:“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
(2).谓烦闷。养,通“ 痒 ”。 汉 贾谊 《新书·劝学》:“则虽王公大人,孰能无悇憛养心而巔一视之?”参阅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
源 yuán《國語辭典》

源 [ yuán ]

  1. 水流的出處。如:「水源」、「泉源」、「飲水思源」。《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唐·李嶠〈河〉詩:「源出崑崙中,長波接漢空。」
  2. 根本、由來。《韓非子·主道》:「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文選·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3. 姓。如唐代有源乾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