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闽岭去,波浪春风狂。

晁说之宋代〕《王性之自扬州迂路相访于海陵荷其意厚非平日

九死性命存,乃到海陵仓。
每陵何所有,麋鹿画成行。
多仓多麋鹿,今也恨难忘。
爰从本朝来,人物上国光。
容我迹其间,性之因翱翔。
性之笃忠信,又复能文章。
一世所趣附,在眼独不忙。
困于州县史,斂翼弗许张。
蹉跎谁识之,心胆空堂堂。
我不自揆者,荐之三府傍。
相公意似顺。众口极雌黄。
我斥不得容,为子增慨慷。
子行群贼中,妻孥道路长。
挂帆扬州湾,闻我病在床。
不寻枉阶来,或谓子不刚。
活我以简策,饮我非稻梁。
告别闽岭去,波浪春风狂。
既欲杀风母,又欲射天狼。
四海俱已震,何处一身藏。
挥泪与之子,关雎哀不伤。
禄山倾社稷,朱沘侮君王。
于今无此孽,但可正皇纲。
文章出号令,忠信补农桑。
之子抱此器,用之斯民康。
吴酸宜勉强,无烦忆粟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告别闽岭波浪春风

告别 gào bié
(1).辞行;辞别。《后汉书·郅恽传》:“ 惲 於是告别而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僧伽何国人》:“吾妻 沉 素事僧伽谨甚。一夕,梦和尚告别, 沉 问所往,答曰:‘当与 苏子瞻 同行。’”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书与 曹公 告别,把府库封缄密者!” 萧红 《手》:“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2).离别;离开。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诗:“相逢难袞袞,告别莫匆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在 北京 城飘满槐花浓香的时节,他们告别了祖国,重又踏上 朝鲜 的土地。”《十月》1982年第6期:“在告别人生之前,要最后体味一下生活赐与人的芳香。”
(3).特指和死者最后诀别,以示哀悼。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我没有向他的遗体告别,但是他的言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漢語大詞典》
闽岭(閩嶺)mǐn lǐng
福建 北部的山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 闽 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波浪 bō làng
(1).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晋书·张华传》:“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於是失剑。” 唐 李绅 《溯西江》诗:“空阔远看波浪息, 楚 山安稳过云岑。” 梁斌 《播火记》十九:“他的心情,像大河里的波浪奔腾汹涌。”
(2).比喻起伏的思潮。《坛经·疑问品》:“烦恼无,波浪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和平环境里,心里也许有些小波浪,不大如意;一上战场,什么不如意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一个想头--应该胜利。”
(3).指面容。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老保儿强把身躯纽,切驾的波浪上堆着霜雪。”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四折:“彬彬文质,挣波浪,怎教人不念想。”
(4).风流。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一剗地疏狂,千般的波浪,诸餘的事行,难道是不理会惜玉怜香?”
(5).殷勤。指男女情爱。《雍熙乐府·小桃红·西厢百咏之六七》:“问 红娘 ,一一説到他心上,做了主张,通些波浪,教你去成双。”
(6).指献殷勤;帮衬。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我是寨儿中风月的元戎将,善吟咏,会波浪,能譔梨园新乐章。”
(7).比喻事情在进行中横生的曲折。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这场祸事从天降,妳妳你便休唱叫喒可便好商量,走将来平白地生波浪。”  ——《漢語大詞典》
春风(春風)chūn fēng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狂 kuáng《國語辭典》

狂 [ kuáng ]

  1. 夸大的、傲慢自大。如:「狂妄」、「口出狂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放纵、放荡。如:「狂放不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 强烈、猛烈。如:「力挽狂澜」、「狂风骤雨」。宋·贺铸〈宿芥塘佛祠〉诗:「青青穬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1. 疯癫。如:「发狂」、「丧心病狂」。《书经·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汉·孔安国·传:「发疾生狂。」宋·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2. 姓。如黄帝时有狂屈竖,春秋时宋国有狂狡。
  1. 任情恣意、不受拘束。如:「狂欢」、「狂笑不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诗:「放歌狂饮不知晓,烂熳酌客山岳颓。」
  2. 急速、快促。如:「狂奔」。《楚辞·屈原·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