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酤斗酒听琴操,三百青铜落画叉。

胡铨宋代〕《追和东坡雪诗

为瑞应便种麦鸦,余光犹得映书车。
也知一腊要三白,故作六霙先百花。
授简才悭惭赋客,披蓑句好忆渔家。
拟酤斗酒听琴操,三百青铜落画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斗酒听琴三百青铜画叉

拟 ( 擬 ) nǐ
拟 [ nǐ ]
  1. 打算:~去信联系。~议。
  2.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订。草~。
  3.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酤 gū《國語辭典》

酤 [ gū ]

  1. 酒。《詩經·商頌·烈祖》:「既載清酤,賚我思成。」《文選·左思·蜀都賦》:「酌清酤,割芳鮮,飲御酣,賓旅旋。」
  1. 買酒。《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唐·李頎〈送陳章甫〉詩:「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2. 賣酒。《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鑪。」《資治通鑑·卷一六·漢紀八·景帝中二年》:「夏,四月,地震。旱,禁酤酒。」元·胡三省·注:「酤,謂賣酒也。」
斗酒(鬥酒)dòu jiǔ
亦作“鬭酒”。 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嵩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漢語大詞典》
听琴(听琴)
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三月初吉司业武公总太学儒官列宴于祭酒之堂有儒一生魁然其形抱琴而来历阶以升鼓有虞氏之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  ——《分类字锦》
操 cāo《國語辭典》

操 [ cāo ]

  1. 持、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汉·王充《论衡·感虚》:「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瞋目而麾之。」
  2. 掌握。《商君书·弱民》:「主变事能得齐国守安,主操权利。」
  3. 驾驶。《庄子·达生》:「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4. 从事。如:「重操旧业」。《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5. 训练、锻炼。如:「操兵演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马过处,鸡犬无声,好不肃静。」
  6. 使用某种语言或口音说话。如:「操英语」、「操北方口音」。
  1. 一种经过设计,用来锻炼体力的运动。如:「体操」、「早操」、「暖身操」、「健美操」。
  2. 品格、德行。如:「节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3. 琴曲。《列子·汤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红楼梦·第八七回》:「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
  4. 姓。如明代有操钦。

操 [ ​cào ]

  1. (一)​之又音。
三百 sān bǎi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漢語大詞典》
青铜(青銅)qīng tóng
(1).铜锡合金。呈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好。我国 商 周 时用为铸造器物的主要材料。 唐 杜甫 《岁晏行》:“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铜》:“凡铜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矾、硝等药製炼为青铜。”《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张姑娘 又送过来一个拴彩绸的青铜圆镜子来交公子右手向新娘照着。”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西周也是奴隶社会》:“《国语·齐语》载 管仲 的话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所谓‘美金’是指青铜……所谓‘恶金’便当是铁。”
(2).指青铜制品。(1)铜钱。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法聪 不忍,借与五千贯青铜。” 清 周亮工 《重阳后一日写群鸦寒话歌卖钱沽酒》诗之一:“欲换青铜沽雪酒,八分小字写寒鸦。”(2)青铜镜。 唐 罗隐 《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逼娼》:“顾影自悲怜,严亲丧家道颠连,青铜怯照芙蓉面。” 清 孙枝蔚 《久不得徐州五兄大宗书》诗:“怯对青铜髮满梳,喜凭宵梦入 淮 徐 。”(3)护心镜。《水浒传》第五二回:“掩心鎧甲,前后竪两面青铜。”
(3).喻如镜清水。 宋 毛滂 《清平乐·绛河清》词:“ 絳河 千岁,一照昇平事。万里青铜开碧霽,俯见南山晚翠。” 清 阮元 《登州杂诗》:“捲环皆碧玉,磨镜出青铜。”
(4).宝剑。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抡才弘铁网,挍艺试青铜。”
(5).指青铜色。 宋 梅尧臣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采菱》:“紫角菱实肥,青铜菱叶老。” 清 厉鹗 《五月二日集小玲珑山馆观李遵古道古木幽篁图》诗:“因依青铜柯,挺挺絶吾党。”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画叉(畫叉)huà chā
用以悬挂或取下高处立幅书画的长柄叉子。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玉画叉》:“ 张文懿 性喜书画……爱护尤勤。每张画,必先施帟幕,画叉以白玉为之。” 清 曹寅 《雨霁望龙潭诸山》诗:“一方雨脚藏龙气,百轴晴眉展画叉。” 清 赵翼 《咏物·杖》:“住与画叉閒倚壁,行随蜡屐缓拖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