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崇高 chóng gāo
(1).高大,高。《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宋 欧阳修 《游儵亭记》:“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 元 虞集 《记梦》诗:“梦行 衡 庐 间,千仞过苍壁,崇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2).地位特殊;优越。《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玉璽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李善 注:“居黄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 《哭张后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 巴金 《灭亡》第十一章:“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在她底心中燃烧着。”
(4).即 嵩高 。 嵩山 。《汉书·郊祀志上》:“﹝ 武帝 ﹞乃东幸 緱氏 ,礼登中岳 太室 。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 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为之奉邑。” 颜师古 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 嵩高 之山,故谓之 崈高 奉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崇高”:“ 崇高 即 嵩高 , 师古 分崇、嵩为二字,非也。詔曰‘翌日亲登 崇高 ’,《志》曰‘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则 崇高 本是山名,而因以为邑名,非以崇奉中岳而名之也。” ——《漢語大詞典》
(2).地位特殊;优越。《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玉璽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李善 注:“居黄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 《哭张后馀辞》:“子之崇高,无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 巴金 《灭亡》第十一章:“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在她底心中燃烧着。”
(4).即 嵩高 。 嵩山 。《汉书·郊祀志上》:“﹝ 武帝 ﹞乃东幸 緱氏 ,礼登中岳 太室 。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 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为之奉邑。” 颜师古 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 嵩高 之山,故谓之 崈高 奉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崇高”:“ 崇高 即 嵩高 , 师古 分崇、嵩为二字,非也。詔曰‘翌日亲登 崇高 ’,《志》曰‘以山下户凡三百封 崈高 ’,则 崇高 本是山名,而因以为邑名,非以崇奉中岳而名之也。”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在德
南史齐始兴王鉴传武帝以鉴为益州刺史州城北门常闭不开鉴问其故于虞悰悰荅曰蜀中多夷暴有时抄掠至城下故相承闭之鉴曰古人云善闭无关键且在德不在闭即令开之戎夷慕义自是清谧 ——《韵府拾遗 职韵》
壮丽(壯麗)zhuàng lì
(1).健壮美丽。《庄子·列御寇》:“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 成玄英 疏:“壮,多力;丽,妍华。”《汉书·息夫躬传》:“﹝ 息夫躬 ﹞容貌壮丽,为众所异。”《北史·魏章武王太洛传》:“子 融 ,字 永兴 ,仪貌壮丽,性通率有豪气。”《西游记》第五一回:“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 哪吒 。”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宋 秦观 《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诗之二:“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明 张居正 《紫宸宫贺表》:“恆念绸繆於牖户,控八荒而在闥,益坚壮丽之山河。” 郁达夫 《孤独》:“快看那灿烂的晚霞呀!多么壮丽,却又多么优美。” 杨沫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战士奔向战斗岗位的壮丽图画。”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唐 李白 《大猎赋》序:“ 白 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况近世之诗,大抵华而不实,虽壮丽如 曹 、 刘 、 鲍 、 谢 ,亦无益於用。”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稍欲理其废絶,辞已壮丽,博而不约,鲜温润之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其年 能作壮语,然悲者多而丽者少,惟《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金缕曲》一闋……最为壮丽。” ——《漢語大詞典》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宋 秦观 《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诗之二:“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明 张居正 《紫宸宫贺表》:“恆念绸繆於牖户,控八荒而在闥,益坚壮丽之山河。” 郁达夫 《孤独》:“快看那灿烂的晚霞呀!多么壮丽,却又多么优美。” 杨沫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战士奔向战斗岗位的壮丽图画。”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唐 李白 《大猎赋》序:“ 白 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况近世之诗,大抵华而不实,虽壮丽如 曹 、 刘 、 鲍 、 谢 ,亦无益於用。”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稍欲理其废絶,辞已壮丽,博而不约,鲜温润之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其年 能作壮语,然悲者多而丽者少,惟《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金缕曲》一闋……最为壮丽。”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威 wēi《國語辭典》
威 [ wēi ]
名- 尊严。如:「威仪」、「威信」、「威严」。《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辽史·卷七四·韩知古传》:「捐弃旗鼓,损威辱国。」
- 权势,能压服别人的力量。如:「发威」、「示威」。《商君书·去彊》:「刑生力,力生彊,彊生威。」《隋书·卷七○·李密传》:「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
- 姓。如清代有威应洪。
- 震慑。如:「声威天下」。《易经·系辞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 以声势或武力逼迫他人。如:「威胁」、「威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