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
曾丰〔宋代〕《陈删定日华除广东宪取告中志深考古之语扁斋曰考古斋》
东都有人持汉斧,南国无人系周圄。未从刀锯宥者三,先即桁杨听之五。
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心从仁上勘得道,笔与民间点为春。
百未试一刑几厝,忘其劳绩况恩数。天语疑由公出然,公心默与天通故。
持平已遂留何须,责难未了归可图。课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万古初。
剖斗折衡还未可,非绵蕞莫矫丛脞。结绳之外画冠馀,作古幸无嫌自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五三 wǔ sān
(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诗》《书》。”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漢語大詞典》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漢語大詞典》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 分开:离~。~居。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 奇怪:惊~。诧~。怪~。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同一 tóng yī
(1).共一,合一;统一。《韩诗外传》卷五:“三苗同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同一。”
(2).相同;同样。 南朝 宋 张镜 《观象赋》:“三极虽殊,妙本同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閭。”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 唐 人五言絶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与 浄名 默然、 达磨 得髓同一关捩。” 艾青 《旷野》诗:“却好象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漢語大詞典》
(2).相同;同样。 南朝 宋 张镜 《观象赋》:“三极虽殊,妙本同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閭。”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 唐 人五言絶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与 浄名 默然、 达磨 得髓同一关捩。” 艾青 《旷野》诗:“却好象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漢語大詞典》
仁 rén《國語辭典》
仁 [ rén ]
動- 親愛。如:「仁民愛物」。
-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圣贤(聖賢)shèng xián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易·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清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觅民贼,捨身救民是圣贤。”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明 沈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醖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清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明 沈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醖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清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典故 diǎn gù
(1).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輒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北史·高隆之传》:“ 隆之 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詼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漢語大詞典》
(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詼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漢語大詞典》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日新 rì xīn
日日更新。《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 疏:“其德日日增新。”《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张知白书》:“如足下之文实亦鲜得,况可畏之年,日新之业,僕安敢测其涯涘乎?” 郑观应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购用宜慎之又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