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调高奔世界,任从他宝四周迁。

宋太宗宋代〕《逍遥咏

昭宣形体思悠然,那是愚夫那是仙。
不识饶教非远近,误来何事苦相悬。
含容里外无诸物,象法其由语话诠。
品格调高奔世界,任从他宝四周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品格世界任从四周

品格 pǐn gé
(1).指物品的质量规格。《宋书·颜竣传》:“及 世祖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銖……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民人患苦之。乃立品格,薄小无轮郭者,悉加禁断。” 五代 齐己 《谢人寄南榴卓子》诗:“品格宜仙果,精光称玉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论其(奔牛酒)品格,亦止如 苏州 之福贞, 惠泉 之三白, 宜兴 之红友。”
(2).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格调。 唐 韩愈 《画记》:“至 河阳 ,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负重名垂四十年,然文多率意应酬,品格不能高也。”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八:“﹝七言律诗﹞至盛 唐 声始远,品格始高。”
(3).品性;性格。 唐 李中 《庭苇》诗:“品格清於竹,诗家景最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洛阳 人谓牡丹为花……尊贵之也。亦如称 欧阳公 、 司马公 之类,不復指其名字称号,然必其品格超絶,始可当此。”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酉姐 品格端好,能诵《毛诗》《四子书》。” 沙汀 《老烟的故事》:“为了尊重他那精细的品格,我特别邀请他到天井里去。”
(4).指官品,爵秩。《元典章·圣政一·饬官吏》:“第三考封赠,祖父母、父母品格不及封赠者,量迁官品。”  ——《漢語大詞典》
调 ( 調 ) tiáo/diào/zhōu
调 [ tiáo ]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 调理使康复:~养。~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调 [ diào ]
  1. 乐曲;乐谱:曲~。采菱~。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 调动:岗位~整。
  9.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研。内查外~。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 调换:~座位。
调 [ zhōu ]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奔 bēn/bèn《國語辭典》

奔 [ bēn ]

  1. 急走。如:「狂奔」、「奔跑」、「奔驰」。《诗经·周颂·清庙》:「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2. 赶赴、赴投。如:「疲于奔命」。《左传·襄公十五年》:「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𫊸送葬。」
  3. 逃走、逃亡。如:「林冲夜奔」。《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文选·李康·运命论》:「卒散于阵,民奔于邑,城池无藩篱之固,山川无沟阜之势。」
  4. 女子不按礼教规定,而与男子私自结合。如:「私奔」。《诗经·王风·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1. 快走的、急驰的。如:「奔瀑」。《文选·枚乘·七发》:「诚奋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浑浑,状如奔马。」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 姓。如五代时后晋有奔洪进。

奔 [ bèn ]

  1. 直往、投向。如:「各奔前程」、「投奔自由」、「直奔目的地」。《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
  2. 年龄接近于……。《红楼梦·第七六回》:「我们虽然年轻,已经是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
世界 shì jiè
(1).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山河树木,浩然无碍。” 唐 王缙 《游悟真寺》诗:“山河穷百万,世界满三千。”
(2).世上;人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虚诞也。” 唐 孟浩然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竹柏禪庭古,楼臺世界稀。”《西游补》第十六回:“妖魔扫尽,世界清空。”
(3).天下;江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金腰带,银腰带, 赵 家世界 朱 家坏。”《前汉书平话》卷下:“老相公焉能怒乎?若不封了 吕氏 ,我恐灭了咱 汉 家世界。”《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我不共你争夺世界,损害乾坤。”
(4).指人们活动的某一领域或范围。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道士﹞既出,谓 虬髯 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收心》曲:“偏游春世界,交付锦排场。” 茅盾 《创造》一:“ 君实 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除了这一片‘干净土’,全房到处是杂乱的痕迹,是 娴娴 的世界了。”
(5).地球上所有地方;全球各国。 马君武 《从军行》诗:“祖国岂不美?世界昔第一。”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它们是世界各大城市儿童送来的礼物。”
(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参见“ 世界观 ”。
(7).境界。 唐 方干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诗:“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宋 王禹偁 《日长简仲咸》诗:“ 子美 集开诗世界, 伯阳 书见道根源。”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五言律诗,其气脉犹与古诗相近;至於七言律诗,则别一世界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
(8).局面。《朱子语类》卷三七:“如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紂 , 伊尹 放 太甲 ,此是权也;若日日时时用之,则成甚世界了?”《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乐 振作一番,信着 建文 软弱,久已弄成个 齐 梁 世界了!” 茅盾 《右第二章》三:“ 东洋 飞机的炸弹拣人多处乱掷。 闸北 成了一片瓦砾场, 闸北 成了恐怖世界!”
(9).时世。 唐 顾况 《经废寺》诗:“不知何世界,有处似 南朝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夫电话、铁路、汽船数事者,开创不及百数十年,今之疾速过前世界远矣。” 潘飞声 《壬子新岁作》诗:“一笑 陈摶 堕驴背, 唐 虞 世界説共和。”
(10).指世道,社会风气。《朱子语类》卷一三○:“世界不好,都生得这般人出来,可叹!”《儒林外史》第一回:“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 周立波 《盖满爹》:“尤其是 楠森 ,要跟爹老子算账,说小时候打过他,这是么子话?在旧社会,世界不好,哪一个脾气不躁?他说要算账,又如何算法?”
(11).指众人。《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道:‘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漢語大詞典》
任从(任從)rèn cóng
(1).任随,听凭。 五代 齐己 《乞樱桃》诗:“闻説张筵就珠树,任从攀折半离披。”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襏襫》:“任从野风吹,已敌寒蓬色。”《三国演义》第五一回:“ 瑜 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他儿子去了许久,方才醒来,任从气恼暴跳,终是无法可施。”
(2).指顺从、听从。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既如此,任从尊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但是爹娘説话,不论好歹真假,多应在肚里的任从。”粤剧《关汉卿》第七场:“ 关汉卿 :(见狱吏为难)任从尊便。”  ——《漢語大詞典》
他 tā《國語辭典》

他 [ tā ]

  1. 第三人称。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1. 另外的、别的。如:「他人」、「他日」、「他家的事」。
  1. 其它方面的。如:「早已他去,不知所终。」
  1. 别的方面或其余的事。《诗经·小雅·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1. 用于句中当衬字,无所指。如:「唱他几句」、「喝他几杯」。有时缀以「这」、「那」。如:「投宿于他这旅舍」、「看他那天气好像要下雨」。亦可缀「这个」。如:「我恨就恨他这个冰天雪地」。

他 [ ​tuō ]

  1. (一)​之又音。
宝 ( 寶 ) bǎo
宝 [ bǎo ]
  1.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贝。~剑。~物。~藏(zàng )。国~。财~。珍~。传(chuán)家~。如获至~。~贵。
  2.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座。登大~(皇帝登基)。
  3.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地。~刹(称呼庙字)。~号(称呼别人的店铺)。
  4. 指金属货币:元~。
  5. 赌具的一种:开~。押~。
四周 sì zhōu
周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 元 范梈 《袁州谒韩祠已宜春台晚眺》诗:“四周翠巘出,六合清风来。” 陈毅 《中岳宙》诗:“位于斜坡上,四周无泉林。”  ——《漢語大詞典》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1.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2.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3.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