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志神和慢调{左车右爾},

宋太宗宋代〕《缘识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炼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归,弦头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扬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瞩。
法於天,象於地,
伏羲所造与心契。先明理世见其真,
六律含徽声嘹唳。从兹化被先贤慕,
激浊扬清肖喜怒。太素仁风去住间,
元和之气皆遍布。飞凤在天不可测,
大小龙吟不费力。响应听时有自然,
举措安详能雅饰。南风思政民俗化,
顺从平等无高下。淳朴相传今复兴,
逍遥道德后宗亚。指要直掌须反善,
拊安排齐似剪取。声来往,
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转。
古与今来千万来弄,几人通达能妙用。
广陵散好足仙踪,胡笳十八堪郑重。
堪郑重,何清切,
依凭伎俩能拨刺。轻挑重打善间钩,
连蠲抡下轻微抹。伯牙弹时如何美,
汪汪洋洋似流水。类例研究刚柔,
坏陵秋思无比擬。叙志神和慢调{左车右爾},
修身治性藏幽隐。苍龙鹤舞白雉飞,
防奢止欲皆相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神和慢调{左车},

叙 ( 敘 ) xù
叙 [ xù ]
  1. 述说:~说。~事。~话。~亲。~旧。
  2. 同“”。
  3. 评议等级次第:~功。~奖。~用(分级进用)。~擢(分级提拔,授予宜职)。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1.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2.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3. 姓。如元代有志能。
  1.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2.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神和 shén hé
精神融和。《文子·自然》:“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变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传之道也。”《魏书·崔光传》:“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养神和,简息游幸。”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物覩恩无外,神和道入微。”《云笈七籤》卷八八:“夫神和则可以照彻於五藏,气和则可以使用於四胑。”  ——《漢語大詞典》
慢调(慢調)màn diào
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也有由单调小令演化为中调、长调而称慢的,如《浪淘沙慢》《木兰花慢》等。  ——《漢語大詞典》
左车(左車)zuǒ chē
(1).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齿。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宋 杨万里 《谢陈希颜惠兔羓》诗:“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戞戞。” 清 陈维嵩 《宣清·或以鹅炙啖我饱而填词》:“ 东郭 长贫,左车渐脱,仰天直视。”
(2).虚左以待的车。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  ——《漢語大詞典》
右 yòu《國語辭典》

右 [ yòu ]

  1. 表示方向、位置。相对于「左」。如:「向右转」、「前后左右」。
  2. 地理位置上,方向面向南时,指西边。如:「江右」、「陇右」。《仪礼·士虞礼》:「陈三鼎于门外之右。」唐·温庭筠〈过五丈原〉诗:「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3. 上位。《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4. 豪强。《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
  5. 姓。如汉代有右公弼。
  1. 佐助。《左传·襄公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宋·陈亮〈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只如太宗亦只是发他英雄之心,岂右其为霸哉!」通「佑」。
  2. 亲近、袒护。《战国策·魏策二》:「衍将右韩而左魏,文将右齐而左魏。」《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议者颇言司马品高,郎官、刺史迭处,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3. 崇尚。《淮南子·泛论》:「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唐·刘禹锡〈天论上〉:「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爾 ěr《國語辭典》

尔 [ ěr ]

  1. 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汝」、「你」。如:「尔虞我诈」。《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 此、这个。《礼记·檀弓上》:「夫子何善尔也?」
  3. 如此、这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1. 此、这。如:「尔后」、「尔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
  1. 表示程度,相当于「如此的」、「这样的」。《孟子·告子上》:「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唐·李白〈战城南〉:「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1. 语尾助词,无义。《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
  2. 如此、而已。如:「不过尔尔」。《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3. 位于句末,表示肯定的意思。《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同「矣 」。
  4. 表示疑问的语气。《公羊传·隐公元年》:「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同「乎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