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树影(樹影)shù yǐng
树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 黄牛峡 静滩声转, 白马江 寒树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三:“ 翔鸞阁 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卷上:“寒风淅沥山无数,树影参差月未斜。” ——《漢語大詞典》
柳疏(柳疏)
罗邺诗垂钓江头柳渐疏 ——《骈字类编》
阴 ( 陰 ) yīn
阴 [ yīn ]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
- 指“月亮”:太~(月亮)。~历。
-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
-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
-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
-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
-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
-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
- 指时间:光~。惜寸~。
- 生殖器:~部。~道。~茎。~囊。
- 姓。
头筹(頭籌)tóu chóu
犹言第一名。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二:“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敬瑄 ( 陈敬瑄 )与 杨师立 、 牛勗 、 罗元杲 以打毬争 三川 , 敬瑄 获头筹。”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一折:“只凭着小子聪明标致,也夺了头筹。” ——《漢語大詞典》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名-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动-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称心(稱心)chèn xīn
遂心适意。 晋 陶潜 《时运》诗之二:“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唐 拾得 《诗》之四:“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艾!你箇辜恩负德 王学士 ,今日也有称心时。” 清 曹寅 《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诗:“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 ——《漢語大詞典》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動-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 姓。如元代有喜同。
-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