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牙雀角牵姝嫠,大书严禁示转移。

毕自严明代〕《送苏直指云浦由三晋移节濩泽

往岁晋国逢阳九,蕴隆虫虫戌连酉。蹲鸱乌昧何处寻,壑转老羸壮者走。

柱后惠文此时虚,萑苻潢池啸聚有。弹压咸思暴胜之,绣衣持斧频回首。

有命一朝畀苏天,孺文风采已先传。国人望君如望岁,蚤见河汾春色妍。

累疏乞休休未得,幡然受赠绕朝鞭。西来马首澄清始,惠露仁风溥大千。

乱民乱绳理不急,卖剑买牛旋自戢。去甚亡何害马驱,劳来未久蜚鸿集。

得情惟念孑遗馀,谳狱每为累囚泣。一意平反挽太和,雨旸时若蒸民粒。

鼠牙雀角牵姝嫠,大书严禁示转移。头会茧丝清解绶,根株薤本拔褰帷。

撤除驺从乘传日,大简车徒阅塞时。数年官事浃旬了,到处登临有所思。

风味眉山自潇洒,情澜性海何如者。文章三昧属家传,游戏霜毫总大雅。

怪底风霾撼并州,离思歘忽嘶骢马。浮云聚散公不惊,满腔温厚凭诗写。

天王原不负直臣,豸绣如故金紫新。热闹场中谁是主,繁华梦里未为真。

读公新诗见公意,片语咽喉每逡巡。只今典刑将渐远,临岐那不泪沾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鼠牙雀角大书严禁转移

鼠牙雀角 shǔ yá què jiǎo
(1).《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强暴势力。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分飞》:“鼠牙雀角甚纵横,全仗你力周旋,这死生肉骨感何穷。”
(2).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宋 刘克庄 《乙丑生日回启·莆田仙游两宰》:“万口诵龙筯凤髓之判,片言折鼠牙雀角之争。” 清 归庄 《陈君墓表》:“君为人长厚有信义,里中人皆从而辨曲直,有鼠牙雀角之讼,往往以君一言而解。” 清 徐瑶 《太恨生传》:“甘为奸人所卖,诚欲以礼相终始也。鼠牙雀角,适足增羞,抑岂令卖菜佣持我短长乎?”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 川 楚 民情,本自好事,加以光棍包揽教唆,鼠牙雀角,便成讼端。”  ——《漢語大詞典》
牵 ( 牽 ) qiān
牵 [ qiān ]
  1. 拉,引领向前:~引。~曳。~头。~线。~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2. 关连,带累:~连。~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
姝 shū《國語辭典》

姝 [ shū ]

  1. 容貌美丽。《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传》:「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
  1. 美女。《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
嫠 lí《國語辭典》

嫠 [ lí ]

  1. 寡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晋·杜预·注:「嫠,寡妇也。」《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刘翊传》:「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大书(大書)dà shū
(1).谓写大字。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徐 乃画地曰:‘某口虽不言,昔年曾学大书也,乞试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上﹞遽召 芾 至,出乌丝栏一轴,宣语曰:‘知卿能大书,为朕竟此轴。’”
(2).郑重记载。 梁启超 《纪年公理》:“ 南海先生 倡强学会,即用 史公 之例,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会中一二俗士闻之,则舌撟汗下色变,惧祸将及己。”
(3).指曲艺说唱的长篇书目。过去江南一带指评话,只说不唱。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大书,一人独説,不用傢伙,惟有醒目(木)一块,纸扇一把。”  ——《漢語大詞典》
严禁(嚴禁)yán jìn
(1).严厉的禁令。《后汉书·苏不韦传》:“ 不韦 毁身燋虑,出於百死,冒触严禁,陷族祸门。”《宋书·颜竣传》:“空立严禁,而利深难絶。”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子疾去,无犯严禁。”
(2).严加禁止。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恶俗》:“近闻 湖 广 边方,多有子方十餘岁,即为娶年长之妻,其父先与妇合,生子则以为孙也……为巡抚有司者,奏以大罪,严禁其俗,方可。” 茅盾 《子夜》十二:“管理上要严密,要换进一批精明能干的职员去,要严禁糟蹋材料。”  ——《漢語大詞典》
示 shì《國語辭典》

示 [ qí ]

  1. 地神。《集韵·平声·支韵》:「祇,《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古作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汉·郑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通「祇」。

示 [ shì ]

  1.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2.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示」。《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 告诉、宣布。如:「训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明有常。」
  4. 教导。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1. 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2. 尊称人家的来信。如:「来示敬悉」。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转移(轉移)zhuǎn yí
(1).转换;迁移。《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閒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若今佣赁也。”《史记·匈奴列传》:“ 唐 虞 以上有 山戎 、 獫狁 、 荤粥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2).改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两汉风俗》:“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 伯喈 之为人,其戒之哉。”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矢志不转移,雪里傲青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