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自有光明处,变化无端是五行。

罗钦顺明代〕《连被公荐不果用士夫有见慰者因赋短章 其二

江汉秋风日夜清,一壶聊对菊花倾。人心自有光明处,变化无端是五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人心光明变化无端五行

人心 rén xīn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梅尧臣 《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自 郑 王 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光明 guāng míng
(1).光亮;明亮。《荀子·王霸》:“《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 汉 班固 《东都赋》:“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闕庭神丽。”《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发迹》:“一日, 理宗皇帝 游苑,登 凤凰山 ,至夜望见 西湖 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鲁迅 《彷徨·祝福》:“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2).照耀;辉映。《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孔颖达 疏:“光明者,谓三光垂耀而显明也。”《后汉书·南匈奴传》:“ 昭君 丰容靚饰,光明 汉 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故能光明上下,劈棤万类。”
(3).光大;显扬。《吕氏春秋·尊师》:“君子之学也,説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后汉书·冯衍传下》:“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 唐 杜牧 《答庄充书》:“自 两汉 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 马迁 、 相如 、 贾谊 、 刘向 、 扬雄 之徒?”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充于胸中,因时而发,大庇天下,则其道卷舒而光明矣。”
(4).荣耀;光彩。 唐 刘驾 《厉志》诗:“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时枉笔墨,特赐教诲,不惟增疏贱之光明,抑实得以刻心思、铭肌骨,而佩服矜式焉。”
(5).昌明盛大。《国语·周语上》:“至于 武王 ,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 尹吉甫 、 召穆公 等,庶施诸后代,有以佐 唐 之光明。”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价不使抑,平不使短,斛不使浮,贫富咸济,其道光明。”
(6).磊落;坦白。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某家跡蒙曖昧,心地光明,错认做歪人,久行废弃。”《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老夫妻看準姑娘的性情纯正,心地光明。”
(7).《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郑玄 笺:“且欲学於有光明之光明者,谓贤中之贤也。”后以“光明”指贤者的仪范,风采。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天下才士,莫不稽顙仰望光明。”
(8).正义的,有希望的。 丁玲 《梦珂》:“她本是为了不愿再见那些虚伪的人儿才离开那所住屋,但她便走上光明大道了吗?”
(9).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胆经分寸歌》:“踝上五寸定光明。”注:“从外丘下行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无端(無端)wú duān
(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汉书·律历志上》:“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復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
(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唐彦谦 《柳》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指莫须有的罪名。《后汉书·徐璆传》:“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后汉书·李固传》:“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杨万里 《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徐灿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7).无心;无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四○:“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杨巨源 《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柳永 《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五行 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孔颖达 疏:“五行,水、火、金、木、土也。”《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备万斋》:“且人也,同得阴阳五行之气以成形也。”
(2).旧时星相家以五行生尅推算命运。因亦用以称命运。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议亲》:“药无功、神不灵,祸福难明也,须请星士前来问五行。”
(3).五种行为。《礼记·乡饮酒义》:“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4).星名。《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
(5).乐舞名。《史记·孝文本纪》:“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 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武德》, 高祖 所作也。《文始》, 舜 舞也。《五行》, 周 舞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文始》《五行》, 唐 后亦闕。”
(6).《五行志》的简称。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若乃《五行》《艺文》, 班 补 子长 之闕。”《通志·总序》:“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灾祥略》。”
(7).五种德行。即五常: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説,谓之五行。” 杨倞 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宋 戴埴 《鼠璞·驺虞》:“ 汉 儒尚符瑞,以龙麟凤龟为四灵,后增騶虞,以配五行。曰龙仁兽,凤礼兽,騶虞义兽,龟麟知与信兽,诬罔可知。”
(8).五种德行。孝的五行:庄、忠、敬、笃、勇。《吕氏春秋·孝行》:“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篤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9).五种德行。将的五行:柔、刚、仁、信、勇。《淮南子·兵略训》:“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
(10).佛典中指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见《大乘起信论》。又指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见《涅槃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