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拟作(擬作)nǐ zuò
摹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其口吻而写的作品。亦谓摹仿别人进行写作。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拟作》:“ 刘子玄 辩《文选》所载《李陵与苏武书》,盖 齐 梁 文士拟作。”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休洗红》二章,调甚高古,而语颇类《子夜》、《前溪》,非 汉 末辞,即 晋 人拟作。” 郭沫若 《蔡文姬》附录:《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据此可见,拟作是不容易的事。” ——《漢語大詞典》
擿 tī/zhì/zhāi《國語辭典》
擿 [ zhí ]
动- 搔。《说文解字·手部》:「擿,搔也。」《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 投。《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通「掷」。
- 发簪。即搔头。《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簪以玳瑁为擿。」
擿 [ tì ]
动- 挑取、挑出。如:「擿出」。《汉书·卷八·宣帝纪》:「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 揭发、揭露。如:「发奸擿伏」。《新唐书·卷二○六·外戚传·杨国忠传》:「国忠已得志,则穷擿林甫奸事,碎其家。」
瑕 xiá《國語辭典》
瑕 [ xiá ]
名- 玉上的斑点。如:「白璧无瑕」、「瑕不掩瑜」。《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玩冰壸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 过失、缺点。晋·庾亮〈让中书监表〉:「苟无大瑕,犹或见容。」唐·陈章甫〈与吏部孙员外书〉:「不以小瑕弃大美。」
- 间隙、空隙。《管子·制分》:「故凡用兵书,攻坚则轫,乘瑕则神。」《西游记·第五五回》:「行者自门瑕处钻将进去。」
编 ( 編 ) biān
编 [ biān ]
-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
-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
-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
- 创作:~剧。~导。
- 捏造:~瞎话。
-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動-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羞慚。如:「面有愧色」。
王勃 wáng bó
(650或649-676)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死。为“初唐四杰”之一。以写离别怀人之作较著名,有《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文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王子安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