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犹可识,题咏间足偿。

林朝崧清代〕《魁斗山五妃庙

遥望魁斗山,累累尽荒冢。何处吊贞魂,古庙松楸拱。

惜昔明室亡,金枝落蛮壤。抱衾五丽人,相随依草莽。

残喘延海滨,位号惭虚拥。时节忆中原,对泣目尽肿。

草鸡经三世,澎湖失反掌。东宁霸气沈,䦖𨳺降表往。

寓公死已晚,执梃忍为长。衣冠见高皇,幸保发种种。

置酒别诸姬,新人善侍奉。岂知烈女心,一一感恩宠。

就义君王前,争先无怖恐。呜呼王殉国,五妃殉王勇。

久宜荐蘋蘩,俎豆一堂享。惜哉未陪葬,两地隔灵爽。

至今朝竹沪,月夜环佩响。我来读遗碑,城南閒挂杖。

小名犹可识,题咏间足偿。最爱范九池,十首诗慨慷。

彤管扬芳徽,万代共瞻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小名犹可题咏

小名 xiǎo míng
(1).一般的名号,与褒美的名号“大名”相对而言。《逸周书·谥法》:“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
(2).小名声。《魏书·张普惠传》:“今宰辅专欲好小名,不图安危大计,此微臣所以寒心者也。” 唐 李德裕 《授元晦谏议大夫制》:“弗沽小名,以枉大节。”
(3).古代逻辑用语,与“大名”相对而言,犹今之种概念,与属概念相对而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三秋即三岁也。岁有四时而独言秋,是举小名以代大名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大名冠小名例》:“如《礼记》言‘鱼鮪’,鱼其大名,鮪其小名也。”
(4).乳名,幼时起的非正式的名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唐叔偕 女,小名 父喻 ,容色俱美。”《魏书·崔浩传》:“ 浩 小名 桃简 , 颐 小名 周儿 。”《西游记》第九七回:“这等大年纪,还叫我的小名儿!” 巴金 《家》二:“ 琴 是小名,她的姓名是 张蕴华 。”  ——《漢語大詞典》
犹可(猶可)yóu kě
(1).尚可;还可以。《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2).谓也可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题咏(題詠)tí yǒng
亦作“ 题咏 ”。
(1).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元 宋旡 《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诗:“愁烦復消释,题咏纪曾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嗣復分绘十图装册,乞名流题咏,一时作者九十餘人。”
(2).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甚至於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牘,军旅官府仓卒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红楼梦》第二三回:“话説 贾元春 自那日幸 大观园 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钞録妥协,自己编次,敍其优劣。”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都尉,巡阅史,边将……的题咏很多,看不过来了也看不清了。”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偿 ( 償 ) cháng
偿 [ cháng ]
  1. 归还,补还:~还。~命。~债。赔~。得不~失。
  2. 满足:如愿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