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翎倒挂非凤姿,涎面横陈同蜡味。
名山坐拥华贵气,直使南朝惭俗丽。湖田百顷十万荷,烟外微窥一仙髻。
茗香未静风香来,茗底帘痕绿摇曳。翩然独燕捎影过,乍可游丝堕空际。
袖中携得船山诗,辗转吟哦厌粗厉。剔翎倒挂非凤姿,涎面横陈同蜡味。
文章要有元气包,那及零星数金币?有翁红舄真老狐,祸魅翩翩佳子弟。
颇訾侍御称轶才,竟肯输心受蒙蔽。当时并驾洪与黄,赤手持镃创门第。
陶园恣肆惜抱醇,背面同为尹邢避。挶泥九丈方出金,一发千钧藉牢系。
朅来如宋如彭吴,差许追陪两庑祭。千秋诗狱疑案多,甫白重生亦难吏。
使君脱不嫌我狂,喋喋何辞吾舌敝。天下人才今数谁?能为升平作祥器。
朱丝疏越鲜共弹,恐有佳人默流涕。高君对我为解颜,手展罗纨拂窗翳。
猛警空钟大泽回,渐听繁弦画船逝。君去拾兰吾采蕙,一寸骚心含古媚。
明朝置酒来续谈,当礼楞严忏嗔恚。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剔 tī《國語辭典》
剔 [ tī ]
动- 将骨头上的肉刮除下来。如:「请把骨肉剔净好熬汤。」
- 从缝隙中往外挑。如:「剔牙」。
- 挑出不合标准的。如:「剔除恶习」、「先把笔试成绩较差的人剔出来。」
翎 líng《國語辭典》
翎 [ líng ]
名- 箭尾的羽饰。《玉篇·羽部》:「翎,箭羽也。」
- 鸟类的羽毛。唐·褚载〈鹤〉诗:「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 昆虫的翅膀。唐·温庭筠〈春日野行〉诗:「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 清代官员礼冠上用来区别品级的羽饰。如:「蓝翎」、「花翎」。也称为「翎子」。
倒挂(倒掛)dào guà
(1).见“ 倒挂 ”。
(2).古代杂技项目。 晋 陆翙 《邺中记》:“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掛。”
亦作“ 倒掛 ”。
(1).倒悬;下垂。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緑毛么凤。” 闻一多 《忆菊》诗:“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叶圣陶 《微波》:“那一对眉毛,以前伴着笑声伴着快意总是舞得起似的,现在微微倒挂了。”
(2).鸟名。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緑毛红喙,似鸚鵡而小,自海东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海南诸国有倒掛雀,尾羽备五色,状如鸚鵡,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 明 王脩 《君子堂日询手镜》:“倒挂小巧可爱,形色皆如緑鸚鵡而小,略大於瓦雀,好香。”
(3).倒欠。如:年终一结帐,他家不但没倒挂,还分到了一百多元。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杂技项目。 晋 陆翙 《邺中记》:“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掛。”
亦作“ 倒掛 ”。
(1).倒悬;下垂。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緑毛么凤。” 闻一多 《忆菊》诗:“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叶圣陶 《微波》:“那一对眉毛,以前伴着笑声伴着快意总是舞得起似的,现在微微倒挂了。”
(2).鸟名。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緑毛红喙,似鸚鵡而小,自海东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海南诸国有倒掛雀,尾羽备五色,状如鸚鵡,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 明 王脩 《君子堂日询手镜》:“倒挂小巧可爱,形色皆如緑鸚鵡而小,略大於瓦雀,好香。”
(3).倒欠。如:年终一结帐,他家不但没倒挂,还分到了一百多元。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凤姿(鳳姿)fèng zī
凤凰的英姿。常用以称美别人。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并酬和浙东元相公斐然继声》:“凤姿常在竹,鷃羽不离蒿。”自注上句指“二公”,下句“自谓”。 ——《漢語大詞典》
涎 xián《國語辭典》
涎 [ xián ]
名- 唾液、口水。如:「垂涎三尺」。宋·陆游〈记梦〉诗:「君知梦觉本无异,勿为画饼流馋涎。」
- 黏汁、黏液。宋·苏轼〈和蒋夔寄茶〉诗:「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 欲求、贪求。《清史稿·卷四二二·袁希祖传》:「即天长、六合之贼,亦涎其利。」
- 厚著脸皮不以为耻。《红楼梦·第二四回》:「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
涎 [ yàn ]
- 参见「迆涎」、「涎涎」等条。
面 ( 麵 ) miàn《國語辭典》
面 [ miàn ]
名-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 量詞:➊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横陈(横陳)héng chén
(1).横卧,横躺。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内怵惕兮徂玉牀,横自陈兮君之旁。” 南朝 梁 沈约 《梦见美人》诗:“立望復横陈,忽觉非在侧。” 唐 李商隐 《北齐》诗之一:“ 小怜 玉体横陈夜,已报 周 师入 晋阳 。” 姚雪垠 《长夜》一:“在这条官路上,他们已经好几次看到横陈在路旁的、被土匪杀害的尸体。”
(2).杂陈,横列。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刘待制》:“先是驛居人见驱羣羊及负荷酒食横陈之具,入驛则无人。” 清 袁枚 《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满地横陈怪石供, 洞庭 不奏钧天乐。” 艾青 《旷野》诗:“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 ——《漢語大詞典》
(2).杂陈,横列。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刘待制》:“先是驛居人见驱羣羊及负荷酒食横陈之具,入驛则无人。” 清 袁枚 《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满地横陈怪石供, 洞庭 不奏钧天乐。” 艾青 《旷野》诗:“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蜡 ( 蠟 ) là《國語辭典》
蜡 [ zhà ]
名- 一種祭禮。在周朝稱為「蜡」,於歲末大祭萬物。《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二·禮記音義之二》:「蜡,祭名,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
蜡 [ chà ]
- (一)之又音。
味 wèi《國語辭典》
味 [ wèi ]
名-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怪味」、「臭味」。
- 感受、旨趣、意义。如:「趣味」、「禅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量词。计算食物或中药的单位。如:「菜五味」、「药八味」。《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卢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袪风的药。」
- 菜肴。如:「山珍海味」。《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
- 品尝。《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 研究、体察。如:「玩味」、「耐人寻味」。《文选·班固·答宾戏》:「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抗志存义,味览典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