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齐千担装杨梅,湘湖蓴长涎正滑

陆游宋代〕《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

山阴古称小蓬莱,青山万叠环楼台。
不惟人物富名胜,所至地产皆奇环:茗芽落磑压北苑,药苗入馔逾天台,明珠百舸载芡实,火齐千担装杨梅,湘湖蓴长涎正滑,秦望蕨生拳未开,箭萌螯藏待时雨,桑蕈菌蠢惊春雷,稯花蒸煮蘸醯酱,姜茁披剥腌糟醅,细研甖粟具汤液,湿裹山蓣供炮煨。
老馋自觉笔力短,得一忘十真堪咍。
从今置之勿复道,一瓢陋巷师颜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火齐杨梅湘湖

火齐(火齊)huǒ jì
(1).火候。《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孔颖达 疏:“‘火齐必得’者,谓炊米和酒之时,用火齐,生熟必得中也。”《荀子·强国》:“工冶巧,火齐得。” 杨倞 注:“‘火齐得’,谓生熟齐和得宜。” 章炳麟 《訄书·地治》:“以式法授酒材,而得火齐者,其始不过数人。”
(2).即火齐汤。《韩非子·喻老》:“﹝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参见“ 火齐汤 ”。
(3).即火齐珠。《文选·张衡〈西京赋〉》:“翡翠火齐,络以美玉。” 李善 注:“火齐,玫瑰珠也。”《梁书·诸夷传·中天竺国》:“火齐状如云母,色如紫金,有光燿。别之,则薄如蝉翼;积之,则如纱縠之重沓也。” 清 吴伟业 《咏拙政园山茶花》:“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参见“ 火齐珠 ”。  ——《漢語大詞典》
千 qiān《國語辭典》

千 [ qiān ]

  1. 数目字。十的百倍。《说文解字·十部》:「千,十百也。」大写作「仟」。
  2. 姓。如汉代有千献。
  1. 众多。如:「千方百计」、「千山万水」。《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担 ( 擔 ) dān/dàn/dǎn《國語辭典》
  1. 「担 」的异体字。
装 ( 裝 ) zhuāng
装 [ zhuāng ]
  1. 穿着的衣物:服~。便~。军~。中山~。~裹。
  2.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卸~。
  3.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整~待发。
  4.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备。~置。~甲。
  5.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乔~打扮。
  6. 假作,故意做作:佯~。~相。~模作样。
  7. 安置,安放:~载。~卸。
  8. 布置,点缀:~修。~饰。
  9.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订。~帧。~裱。线~。精~。~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
杨梅(楊梅)yáng méi
(1).常绿乔木,叶互生,长椭圆形,花褐色,雌雄异株。核果球形,表面有粒状突起,味酸甜,可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梬枣杨梅,樱桃蒲陶……罗乎后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杨梅》:“杨梅,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开花结实,形如楮实子,五月熟。”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果类考·杨梅》:“每遇雨肥水渗下,则结实必大而甜,若以桑树接杨梅则不酸。”
(2).这种植物的果实。 唐 李白 《叙旧赠江南宰陆调》诗:“ 江 北荷花开, 江 南杨梅熟。” 清 王士禛 《广州竹枝》诗之三:“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七:“晚上 李子荣 来了,给 马老先生 买了一把儿香蕉,一小筐儿杨梅。”
(3).方言。草莓。
(4).见“ 杨梅疮 ”。  ——《漢語大詞典》
湘湖
宋 陆游 戏咏山阴风物 项里杨梅盐可彻,湘湖莼菜豉偏宜。  ——《骈字类编》
蓴 chún《國語辭典》

莼 [ chún ]

  1. 植物名。莼菜科莼菜属,多年生水草。叶椭圆形,浮生水面,茎叶背面有黏液,夏日开红紫色花。嫩叶可作羹汤,味鲜美。多生于池沼中。也称为「缺盆菜」、「莼菜」。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涎 xián《國語辭典》

涎 [ xián ]

  1. 唾液、口水。如:「垂涎三尺」。宋·陆游〈记梦〉诗:「君知梦觉本无异,勿为画饼流馋涎。」
  2. 黏汁、黏液。宋·苏轼〈和蒋夔寄茶〉诗:「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1. 欲求、贪求。《清史稿·卷四二二·袁希祖传》:「即天长、六合之贼,亦涎其利。」
  1. 厚著脸皮不以为耻。《红楼梦·第二四回》:「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

涎 [ yàn ]

  1. 参见「迆涎」、「涎涎」等条。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滑 huá《國語辭典》

滑 [ huá ]

  1. 顺溜、不凝滞。如:「光滑」。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2. 狡诈、虚浮不实在。如:「滑头」。《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汉·王充《论衡·正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
  1.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溜动。如:「滑冰」、「滑雪」、「滑了一跤」。
  1. 姓。如汉代有滑典。

滑 [ gǔ ]

  1. 参见「滑稽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