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资中名士有李石,八月秋涛供笔力

陆游宋代〕《感旧

君不见资中名士有李石,八月秋涛供笔力,初为博士不暖席,晚补台郎俄复斥。
诸公熟睨亦太息,摧压至死终不惜。
生前何曾一钱直,没後遗文价金璧。
後之视今犹视昔,此事诚非一朝夕。
山城旧庐暗荆棘,羸然诸孙守坟籍。
抚孤我负朋友责,万里诗成泪空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不见资中名士八月秋涛笔力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资中(资中)
后汉书岑彭传公孙述使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及其弟恢悉兵拒广汉及资中注资中县名属犍为郡其地在今资阳县  ——《韵府拾遗 东韵》
名士 míng shì
(1).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郑玄 注:“名士,不仕者。” 孔颖达 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絶,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晋书·刘颂传》:“今阎閭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2).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闕下諫书谁第一? 济南 名士旧无双。”
(3).泛指知名人士。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大,平日交结的都是名士与贵人。”
(4).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红楼梦》第四九回:“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参见“ 名士风流 ”。
(5).指刑名之士。《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 ,而 齐 用 王子 ,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八月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至今八月避暑归。
南北朝 江总 宛转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唐 杜甫 百忧集行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
唐 徐夤 忆长安上省年 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望月 中秋八月半,一水万山间。
元 马祖常 画古木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元 柳贯 登徐州城上黄楼北望河流作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
元 张昱 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 西风八月芰荷老,落日满湖凫雁多。
元 丁鹤年 题昌国普陀寺二首 其二 三更日浴咸池水,八月潮吞渤海天。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骈字类编》
秋涛(秋涛)
唐 孟郊 上包祭酒 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
唐 方干 上杭州杜中丞 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
唐 子兰 河梁晚望二首 其二 雨添一夜秋涛阔,极目茫茫似接天。
《韵府拾遗 豪韵》:独孤及诗楚山迎驿路汉水涨秋涛李中送王道士游东海诗遥空收晚雨虚阁看秋涛  ——《骈字类编》
供 gōng/gòng《國語辭典》

供 [ gōng ]

  1. 给予。如:「提供」、「供应」、「供给」。《文选·潘岳·藉田赋》:「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2. 受审者陈述案情。如:「供认」、「供出」。《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司马怒,执下廷尉。始供其引见者之姓名。」
  1. 受审者所陈说的案情纪录。如:「口供」、「笔供」、「招供」。《红楼梦·第八四回》:「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

供 [ gòng ]

  1. 陈设、放置。《说文解字·人部》:「供,设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
  2. 贡献、奉祀。如:「供佛」。《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
  3. 从事、操持。如:「供职」。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1. 祭品或供奉别人食用的菜肴。如:「果供」、「蜜供」。《晋书·卷三三·何曾传》:「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西游记·第一六回》:「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笔力(筆力)bǐ lì
(1).字、画、文章在笔法上表现的气势和力量。《南齐书·王僧虔传》:“其论书曰…… 孔琳之 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 羊欣 后。”《陈书·文学传·杜之伟》:“僕射 徐勉 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 昌黎 《答崔立之书》,末段亦仿 曹子建 《与杨德祖书》,但其笔力豪迈,透出其上。”《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个人,彷彿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花城》1981年第1期:“都是一些有大笔力的诗人写的诗,但是没有一首像 张继 《枫桥夜泊》那样广为流传。”
(2).写作能力。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众谓之 翰 醇儒,本无他肠,但思之未精,笔力未至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国朝駢体,自以 陈检讨 为开山,由其才气横逸,泽古渊醰,而笔力又足以驾驭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