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苏轼宋代〕《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保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
可怜先生槃,朝日照苜蓿。
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庄周无有凝神

庄周 zhuāng zhōu
即庄子,约前369—前295,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  ——《整理自网络》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1.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2.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3.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5.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6.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7.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1.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2.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3.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无有(無有)wú yǒu
(1).没有。《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孔 传:“言无有乱为私好恶,动必循先王之道路。”《老子》:“絶巧弃利,盗贼无有。”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朝廷清明,无有欺蔽。”《龙图耳录》第九一回:“这有何难?我只问你烧柴预备下了无有?”京剧《乌龙院》第三场:“众街坊:无有讲什么,不过是闲谈而已。”
(2).指匮乏。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噬嗑》:“民不安处,年飢无有。”《通典·食货九》:“裂疋为尺,以济无有。”
(3).犹无比。 汉 枚乘 《七发》:“既登 景夷 之臺,南望 荆山 ,北望 汝海 ,左 江 右湖,其乐无有。” 唐 李峤 《汾阴行》:“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4).无与有。指贫与富。《通典·食货三》:“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
(5).指不见形相的东西。《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河上公 注:“无有,谓道也。”《吕氏春秋·审分》:“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此之定性於大湫,命之曰无有。” 高诱 注:“无有,无形也。道无形,无形言得道也。”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凝神 níng shén
聚精会神。《庄子·达生》:“ 孔子 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谓乎。’”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六:“每闭门焚香,静对古人,凝神著书。”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凝神看定知是画,是谁扫笔如霜硎。” 叶圣陶 《隔膜·绿衣》:“伊凝神听着,惶急的神情渐渐地转换为慈爱喜悦的笑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