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

苏轼宋代〕《拟孙权答曹操书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刘备之兵虽少,然仆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仆与刘备,实有唇齿相须之势。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今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蜀亡,吴亦随之矣。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不意位号污辱义师

不意 bù yì
(1).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诗·小雅·正月》:“终踰絶险,曾是不意。”《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李氏 ﹞兄弟为帝言,天下扰乱饥饿, 下江 兵盛, 南阳 豪右云扰,因具言讖文事: 刘氏 当復起, 李氏 为辅。帝殊不意。”
(2).谓空虚无防备。多用于军事攻守。《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 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北史·崔浩传》:“贼前行不止,后已离絶,宜分军隐山,掩击不意。” 清 管嗣復 《书汪马二秀才事》:“因诡迎贼入,使其弟守外户,乘贼不意,取所用屠刀潜杀之。”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七九:“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
(3).不料,意想不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顿首言死罪,曰:‘ 贾 不意君能自致青云之上。’” 唐 郎士元 《长安逢故人》诗:“数年音讯断,不意在 长安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楔子:“不意孩儿偶然得了一个恶梦。” 王西彦 《鱼鬼》:“这一下可是一个不意的大惊吓,它简直使我们承受不住。”  ——《漢語大詞典》
袁 yuán《國語辭典》

袁 [ yuán ]

  1. 衣服长的样子。《说文解字·衣部》:「袁,长衣貌。」
  1. 姓。如汉代有袁绍。
术 ( 術 ) shù/shú/zhú
术 [ shù ]
  1.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
  2. 方法:战~。权~。心~。
  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术 [ shú ]
  1.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或省禾。”
  2. 姓。《章丘志》:“(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
术 [ zhú ]
  1.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𦬸”。《爾雅•釋草》:“𦬸,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𦬸,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僭 jiàn《國語辭典》

僭 [ jiàn ]

  1. 假冒在上位者的名义,超越本分以行事。如:「僭越」。《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奸宄具歼,僭伪亦灭。」《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南吴伊何?僭号偁王。」
位号(位號)wèi hào
爵位与名号。《史记·韩信卢綰列传》:“诸侯虽有畔亡,而復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南史·后妃传序》:“六宫位号,前史代有不同。”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自餘 陈涉 、 张步 、 刘璋 、 袁术 ,其位号皆一一具言。”  ——《漢語大詞典》
污辱(汙辱)wū rǔ
亦作“污辱”。亦作“汚辱”。
(1).耻辱。《管子·形势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汚辱生矣。”《史记·刺客列传》:“ 政 所以蒙汚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
(2).指蒙受耻辱。 唐 元结 《恶圆》:“寧方为汚辱,不圆为显荣。”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因思《译文》与其污辱而复生,不如先前的光明而死。”
(3).卑鄙;卑污。《管子·明法解》:“行货财而得爵禄,则汚辱之人在官。” 宋 王得臣 《麈史·知人》:“ 齐桓公 行甚污辱,而为五霸之盛者,盖能用 管仲 耳。”
(4).指低下卑污之地。《淮南子·说山训》:“美之所在,虽汚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5).玷辱;玷污。《汉书·司马迁传》:“僕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设有自诬者,则席宾皆遭污辱矣。”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弟既处远,势难遥度,但不至取怒於人,又不至汚辱此书,即为爱我。” 巴金 《光明·狗》:“像这样怎么能够算做一个人呢?这岂不太污辱了这个神圣的字吗?”
(6).侮辱。《三国演义》第九回:“ 允 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过去我们虽然也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可是人民是被污辱被奴役的。”
(7).指奸污。《后汉书·刘盆子传》:“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 吕后 尸。”《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见合家都杀,独不害他,料必然来污辱。奔出舱门,望江中便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六指人冤狱》:“新人以新郎既死,復遭污辱,遂自縊。”  ——《漢語大詞典》
义师(義師)yì shī
为正义而战的军队。《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及 金 虏剪中国如枯槁,公又欲率义师以沮遏其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邓燿》:“司空举义师伐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