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文已彪炳,琼树何青葱。

权德舆唐代〕《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

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碧云灭奇彩,白露萎芳丛。
感此时物变,悠然遐想通。偶来被簪组,自觉如池龙。
少年才藻新,金鼎世业崇。凤文已彪炳,琼树何青葱。
联镳长安道,接武承明宫。君登玉墀上,我侍彤庭中。
疲病多内愧,切磋常见同。起予览新诗,逸韵凌秋空。
相爱每不足,因兹寓深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凤文彪炳琼树青葱

凤文(鳳文)fèng wén
(1).绘有凤凰的图饰。《汉武帝内传》:“﹝ 王母 ﹞戴 太真 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之三:“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
(2).即凤篆。 唐 李峤 《柳》诗:“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云笈七籤》卷七:“此经旧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内,有六头师子,巨兽夹墻,玉童玉女,侍卫凤文。”参见“ 凤篆 ”。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彪炳 biāo bǐng
亦作“ 彪昺 ”。
(1).文彩焕发貌。《西京杂记》卷六:“文章璀璨,彪炳涣汗。”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文彪昺而备体,澄独见以入神者,圣人也。”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文章彪炳先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2).辉耀;照耀。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四:“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王池。”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陈恪勤诗》:“ 陈恪勤 公文章事业,彪炳一代。”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他们的气节也足以彪炳百代。”  ——《漢語大詞典》
琼树(瓊樹)qióng shù
(1).仙树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五:“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2).形容白雪覆盖的树。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李商隐 《对雪》诗之二:“已随 江令 夸琼树,又入 卢家 妬玉堂。”
(3).树木的美称。 唐 许稷 《赋得风动万年枝》诗:“琼树春偏早,光飞处处宜。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
(4).喻品格高洁的人。语本《晋书·王戎传》:“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故人年少真琼树,落笔风生战堵墻。”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瑶华烦远寄,琼树最相思。”
(5).喻美女。 宋 周邦彦 《黄鹂绕碧树·春情》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青葱(青蔥)qīng cōng
亦作“ 青葱 ”。
(1).翠绿色。 唐 韦应物 《游溪》诗:“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这时,天已大明,朝阳照着雨后的田野,一片青葱。”
(2).借指草木的幼苗或树木葱茏的山峰。《淮南子·说山训》:“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拔之。” 宋 王安石 《风俗》:“干云蔽日之木,起於青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