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倒骑驴子,梵志翻著袜头。

释祖先宋代〕《偈颂四十二首

暑威尚炽,喜见新秋。
潘阆倒骑驴子,梵志翻著袜头。
堪悲堪笑,自唱自酬。
有时乘好月,特地过沧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倒骑驴子梵志翻著

潘 pān《國語辭典》

潘 [ pān ]

  1. 淘米汁,俗称为「洗米水」。《左传·哀公十四年》:「使疾,而遗之潘沐。」晋·杜预·注:「潘,米汁,可以沐头。」《新唐书·卷二○·礼乐志十》:「以盆盛潘及沐盘,升自西阶,授沐者,沐者执潘及盘入。」
  2. 水流盘旋、溢洄的地方。《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列子·黄帝》:「止水之潘为渊。」
  3. 姓。如晋朝有潘岳。
阆 ( 閬 ) làng
阆 [ làng ]
  1. 门高的样子。
  2. 空旷。
  3. 没有水的城壕。
倒骑(倒骑)
雪涛诗评世人画张果像皆倒骑蹇驴蜀中一耆儒赞曰举世多少人谁似这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此诗斩截切当回头看三字自佳  ——《分类字锦》
驴子(驢子)lǘ zǐ
驴。 清 蒲松龄 《雨后李澹庵至》诗:“驴子芻豆客村醅,不嫌隘陋眤荒斋。” 钱钟书 《围城》八:“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  ——《漢語大詞典》
梵志 fàn zhì
(1).梵语意译。指婆罗门。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
(2).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漢語大詞典》
翻著
黄庭坚书梵志翻著袜诗后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脩行人也昔茅容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此翻著袜法也  ——《分类字锦》
袜 ( 襪 ) wà《國語辭典》

袜 [ mò ]

  1. 婦女所使用的抹胸、肚兜。隋·煬帝〈喜春遊歌〉:「錦袖淮南舞,寶袜楚宮腰。」或 稱為「袜胸」、「袜腹」。
头 ( 頭 ) tóu/tou
头 [ tóu ]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8. 首领:~子。~目。
  9. 方面:他们是一~的。
  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