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大地来,如粟米粒。

释慧性宋代〕《偈颂一百零一首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拈青玉峡,向焦螟眼中。
撮大地来,如粟米粒。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知我受屈。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地米粒

撮 cuō/zuǒ《國語辭典》

撮 [ cuō ]

  1. 抓取。《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儒林外史·第二回》:「撮了一把苦丁茶叶。」
  2. 聚拢。《孔子家语·卷一·始诛》:「其聚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
  3. 摘录。《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红楼梦·第四二回》:「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撮等于千分之一升。也称为「公撮」。➋ ​ 计算手指抓取物的单位。如:「一撮盐」、「一撮土」。

撮 [ zuó ]

  1. 牵引。《集韵·入声·末韵》:「撮,挽也。」

撮 [ ​cuò ]

  1. (一)​之又音。

撮 [ zuì ]

  1. 参见「[[会撮]]」条。

撮 [ zuǒ ]

  1. 量词。计算成丛的毛发或野草等的单位。如:「一撮头发」。
大地 dà dì
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 北魏 温子升 《寒陵山寺碑序》:“虽復高天销於猛炭,大地沦於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悵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粟 sù《國語辭典》

粟 [ sù ]

  1.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北方粮食之大宗。俗称为「小米」。
  2. 谷实的总称。《淮南子·诠言》:「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国。」
  3. 俸禄。《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4. 皮肤遇寒时在表面所起的小颗粒。宋·苏轼〈雪后书北台〉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俗称为「鸡皮疙瘩」。
  5. 姓。如汉代有粟举。
米粒 mǐ lì
米的颗粒。亦泛指粮食。《南史·宋晋平剌王休祐传》:“以短钱一百赋人,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碎折者悉不受。”《书·益稷》“烝民乃粒” 唐 孔颖达 疏:“於是天下众人乃皆得米粒之食。” 唐 皮日休 《正乐府·卒妻怨》:“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纍纍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碗饭数米粒似的,吃了好几点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