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哲士谋虑长,金城铁壁为堤防。

陈普宋代〕《禁酒

五谷之中有淫液,尧舜未尝得涓滴。
刚柔张驰理或容,两间缘此生仪狄。
初如滥觞出眠山,中作江汉横人间。
沃焦苏枯亦宜有,滔天襄陵苦不难。
几人捐躯乞鲛鳄,几家荡析无城郭。
古今鱼鳖剧永嘉,至今无人非毕卓。
圣人哲士谋虑长,金城铁壁为堤防。
尊崇流水尚泛溢,黜降登跻毋升堂。
森严监史如霜雪,无算无量无逾节。
僛僛傞傞未尝有,山立佳人冰玉洁。
奈何世降波澜狂,周公不作卫武亡。
汉家石杠耗海内,唐殿金龙跨远方。
上下因循为日用,胜理肠胃成膏肓。
病民害物拂后土,愁天怒地干阴阳。
圣君宵衣急民瘼,一照万方同忭跃。
救荒令典固当尔,此事更有加商略。
东西晋武覆辙新,李白杜甫皆沈身。
夏后以前皆圣世,岂无贵客与鬼神。
四维不张既非美,人而无礼不如死。
阮籍罪当投四裔,山简接罗尤乱纪。
江东命脉王茂弘,荆州父母陶士行。
更乞十年禁酺蜡,书生鼓腹老太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圣人哲士谋虑金城铁壁堤防

圣人(聖人)shèng rén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唐 韩愈 《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繫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賾,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有些人似乎以为,一进了共产党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哲士 zhé shì
亦作“喆士”。
(1).哲人,贤明的人。《东观汉记·田邑传》:“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 唐 之一经,垂之于无穷。”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序》:“喆士怀奇抱异,不得感会云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自 柏拉图 《邦国论》始,西方哲士,作此念者不知几何人。”
(2).指智谋之人。《逸周书·史记》:“信不行,义不立,则哲士凌君政。” 朱右曾 校释:“哲士,智谋之士。”  ——《漢語大詞典》
谋虑(謀慮)móu lǜ
(1).计谋;策略。《管子·霸言》:“正四海者,不可以兵独攻而取也。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暉;智略谋虑,朝之渊藪。” 元 揭傒斯 《昭勇庙卷雪楼记》:“威名动山岳,谋虑出鬼神。”
(2).谋划;考虑。《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 庆忌 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宋 陈亮 《酌古论·封常清》:“设奇以破之,伺隙而取之,曲折谋虑,常若有不可当者,而后可以全胜於天下。”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玉山 说要躲,可就要躲。他呀,很精明,谋虑事情总没着错。”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金城 jīn chéng
(1).指坚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閬。地高则沟之,下则隄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穡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李贤 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郑燮 《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迴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东晋 时 丹阳郡 江乘县 地名。参见“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时 应州 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漢語大詞典》
铁壁(鐵壁)tiě bì
(1).坚黑如铁的石崖。 元 杨维桢 《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
(2).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宋 徐积 《和倪敦复》:“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花月痕》第四八回:“原来这阵要先破左右两翼,左翼是个铜墙,右翼是个铁壁。”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3).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九》:“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堤防(隄防)dī fáng
(1).堤。《孙子·行军》:“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后汉书·循吏传·王景》:“ 河 决积久,日月侵毁, 济渠 所漂数十许县。脩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脩堤防,以安百姓。”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惟是时民力凋弊,堤防未完,北流汗漫,失於陂障。” 赵朴初 《刮地风·咏风暴》词之一:“堤防冲溃,碉楼打碎。”
(2).提防。《西游记》第四十回:“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岭,须要仔细堤防,恐一时又有邪物来侵我也。”《红楼梦》第六一回:“ 寳玉 便瞅着他们不堤防,自己进去拿了些个什么出来。”
隄防:1.拦水的堤坝。《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百官,始收敛,完隄防,谨壅塞,以备水潦。” 陆德明 释文:“隄,本又作堤……防,本又作坊。”《商君书·算地》:“藪泽隄防足以畜。”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河汉注清源,川口隄防决。”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泉流,至泽也,不能越隄防而灌溉。”
(2).管束;防备。《汉书·董仲舒传》:“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隄防之,不能止也。” 唐 杜甫 《课伐木》诗:“虎穴连閭里,隄防旧风俗。” 仇兆鳌 注:“惟虎窥村落,尚须隄防耳。”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諕的我五魂消,怎隄防笑里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