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峰起龙城裹,犹为遗黎忆太原。

陈普宋代〕《咏史下·慕容恪

五族交飞日月昏,就中造休尚堪论。
景云峰起龙城裹,犹为遗黎忆太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景云龙城遗黎太原

景云(景雲)jǐng yún
祥云;瑞云。《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生,龙举而景云属。”《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凤鸣朝阳,龙翔景云。” 李善 注:“《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 孙柔之 曰:‘一名庆云。’《文子》曰:‘景云光润。’”《旧唐书·睿宗纪》:“其日,景云见。”  ——《漢語大詞典》
峰 fēng《國語辭典》

峰 [ fēng ]

  1. 高而尖的山头。如:「顶峰」、「高峰」、「颠峰」。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2. 形似山头高起的部分。如:「驼峰」、「波峰」。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龙城(龍城)lóng chéng
(1). 汉 时 匈奴 地名。为 匈奴 祭天之处。《汉书·匈奴传上》:“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 龙城 ,祭其先、天地、鬼神。”
(2).借指 匈奴 。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一:“ 乌孙 涂更阻, 康居 路犹澁。月晕抱 龙城 ,星流照 马邑 。” 唐 张籍 《妾薄命》诗:“君爱 龙城 征战功,妾愿青楼歌乐同。”
(3).帝都,京城。 唐 骆宾王 《秋云》诗:“盖阴连凤闕,阵影翼龙城。”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凤阁祥烟,龙城佳气,明禋恭谢时丰。”
(4).地名。指今 广西 柳州 。 唐 柳宗元 《种木檞花》诗:“上苑年年重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祗应长作 龙城 守,剩种庭前木檞花。”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四·柳州府》:“ 贞观 八年,改曰 柳州 。 天宝 初,曰 龙城郡 。 乾元 初,復曰 柳州 。”  ——《漢語大詞典》
裹 guǒ《國語辭典》

裹 [ guǒ ]

  1. 纏繞、包紮。如:「裹傷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手把著新郎的手,用一根紅紙裹的新秤桿兒,把那塊蓋頭往下一挑。」
  2. 包羅、囊括。《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
  1. 包封的物品。如:「今天郵差送來一件包裹。」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遗黎(遺黎)yí lí
亦作“ 遗黧 ”。
(1).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也。” 唐 唐彦谦 《邓艾庙》诗:“ 昭烈 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 譙周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2).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 苏辙 《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3).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 度 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 蔡 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 清 杨潮观 《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4).后世百姓。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 明 魏时亮 《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 殷 画,遗黎尚古风。” 章炳麟 《沈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絶如系。”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太原 tài yuán
地势较高的宽阔平地。后用为地名。《书·禹贡》:“既修 太原 ,至於 岳 阳。” 孔 传:“高平曰太原,今以为郡名。” 孔颖达 疏:“太原,原之大者…… 孔 以 太原 地高,故言高平,其地高而广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布濩閎泽,延曼太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