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遗法二薛承,薛稷亦是魏家甥。

李宗瀚清代〕《唐魏栖梧书文荡律师碑

买褚得薛前闻曾,我今所得添嘲呼。文荡师碑录明诚,魏栖梧乃褚名更。

婵娟来迟罗绮胜,是耶非耶宛平生。冯公击赏逾兰亭,有若似圣子夏盲。

翁王后先详证明,洗出真面庐山青。河南遗法二薛承,薛稷亦是魏家甥。

当时薛魏世并称,北海仙手太湖精。开元之间继有声,栖梧合系宰相徵。

不见姓字唐表登,石趺久化夏后城。仅传此纸仍难凭,古来几辈书入能。

一艺并悭身后名,消磨岁月三折肱。捧心丧志予其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河南遗法二薛魏家

河南 hé nán
(1).指 黄河 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成周 以来, 河 南之都,惟 长安 、 洛阳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十五国中, 周南 、 召南 、 王 、 檜 、 陈 、 郑 在 河 南。”
(2). 秦 汉 时代称今 河套 以南地区。《史记·蒙恬列传》:“ 秦 已并天下,乃使 蒙恬 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河 南。” 张守节 正义:“谓 灵 胜 等州。”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 汉 保 河 南地,胡清塞北尘。”
(3).省名,别称 豫 。省会 郑州市 。  ——《漢語大詞典》
遗法(遺法)yí fǎ
亦作“ 遗灋 ”。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漢語大詞典》
二薛
俞安期衡岳赋二薛前后以息驾凤仙幽独而杜机  ——《韵府拾遗 屑韵》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1.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2.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3.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4.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1. 姓。如漢代有承宮。
薛 xuē《國語辭典》

薛 [ xuē ]

  1. 國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東南。
  2. 姓。如唐代有薛仁貴。
稷 jì《國語辭典》

稷 [ jì ]

  1. 古書上常見的穀類植物:➊ ​ 粟、小米。《爾雅·釋草》:「粢,稷。」三國魏·孫炎·注:「稷,粟也。」➋ ​黍一類的作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一·穀部·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➌ ​高粱。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釋草》:「稷穰謂之䅳。」疏證:「稷,今人謂之高粱。」
  2. 古人認為稷是百穀之長,所以稱穀神為「稷」。如:「社稷」。《字彙·禾部》:「稷,穀神。」
  3. 古代掌管農事的官。《書經·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唐·孔穎達·正義:「稷是五穀之長,立官主此稷事。」
  4. 姓。如漢代有稷嗣。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魏家 wèi jiā
见“ 魏家品 ”。  ——《漢語大詞典》
甥 shēng《國語辭典》

甥 [ shēng ]

  1. 称谓:➊ ​ 用以称姊妹的孩子。《尔雅·释亲》:「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如:「外甥」。➋ ​ 男子对阿姨、舅舅的自称。➌ ​ 用以称外孙。《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汉·毛亨·传:「外孙曰甥。」
  2. 女婿。《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汉·赵岐·注:「尧以女妻舜,故谓舜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