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促膝从予坐,四海低头道子贤。

曾国藩清代〕《书边袖石诗集后二首

囗囗苦忆王仲宣,投簪浩荡卧江天。
三年促膝从予坐,四海低头道子贤。
北李南何各坛坫,枫青塞黑与缠绵。
因君更逐停云想,望断襄阳落照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三年促膝四海低头道子

三年
魏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 借曰未给,亦既三年。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唐 陆龟蒙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二 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
唐 唐彦谦 离鸾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元 刘因 满城道中 学馆三年梦,西山此日行。  ——《骈字类编》
促膝 cù xī
(1).谓对坐而膝相接近。多形容亲切交谈或密谈。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促膝之狭坐,交杯觴於咫尺。”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省览周环,慰同促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尝夜阑酒罢, 平原 屏左右促膝问曰:‘某谬当国秉,外间议论如何?’”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田尔耕 ﹞伺公嬉笑饮酒酣,乃促膝附公耳言。” 袁静 《伏虎记》第十一回:“不知有多少夜晚, 玉兰 到他工人区的小趴趴房里,或者自己去 玉兰 那不到六平方米的小屋里促膝谈心。”
(2).指屈膝或敛膝。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引》:“观其禪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餘衣,一鉢之外无餘食。”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予 yú/yǔ《國語辭典》

予 [ yú ]

  1. 我。《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谪巴中〉诗:「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同「余 」。

予 [ yǔ ]

  1. 给。如:「给予」、「赠予」、「授予」、「赋予」。《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通「与」。
  2. 赞许。《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 搭乘。如:「坐車」、「坐船」。
  5. 干犯。如:「坐法當死」。
  6.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1.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1.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1.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低头(低頭)dī tóu
(1).垂下头。《庄子·盗跖》:“﹝ 孔子 ﹞色若死灰,据軾低头,不能出气。” 唐 李白 《静夜思》诗:“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元 萨都剌 《北人冢上》诗:“低头下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南边中间是这个小杂院的大门,又低又窄,出来进去总得低头。”
(2).卑顺貌;屈服貌。《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第二节:“﹝ 方国珍 ﹞表面上有时候表示低头,实质上却要顽抗到底。” 巴金 《关于〈春天里的秋天〉》:“不仅是我,便是那个一盘粗绳和一把刀子没有能使她低头的姑娘,她想得到四十五年以后会给我写这样一封信吗?”  ——《漢語大詞典》
道子 dào zǐ
(1).道家子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在所住户南牀眠始觉,仍令 善生 下帘”自注:“ 善生 是两姨弟,本姓 朱 ,七岁,时在 永嘉 病十餘日,正尔就尽隐居,若为救治,仍捨给为道子。”
(2). 唐 代杰出画家 吴道玄 ,字 道子 。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二:“余见 僧繇 性希奇,巧妙间生 梁 朝时。 道子 飘然为奇特,二公善绘手毫挥。” 清 方亨咸 《武风子传》:“余尝见其箸作 凌烟阁 功臣图者,箸粗仅及绳,而旌旗鎧仗侍从卫列无不毕具,至 褒公 、 鄂公 英姿毛髮, 道子 传神,莫或过之。”
(1).开路喝道的声音。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只听的一下鼓,一下锣,撮枷稍的公吏搊搜,打道子的巡军每叶和。”《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太尉纔下轿,乐就止了,各项官吏人等预备进见。忽然一声道子响,一青衣承差手拿两个拜帖,飞走而来,递与门上人説:‘礼部 张爷 与学士 蔡大爷 来拜。’”
(2).道理;办法。《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单说 杨司令 看见 邵本良 按兵不动,知道这里头有道子。”《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老俗道子,不兴这个了,你慢走吧。”
(3).线条;纹路。  ——《漢語大詞典》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