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慙 cán《國語辭典》
- 「惭 」的异体字。
空惜
杜甫诗空惜埋泥滓 ——《韵府拾遗 陌韵》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不解 bù jiě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漢語大詞典》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漢語大詞典》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孔 kǒng《國語辭典》
孔 [ kǒng ]
名- 窟窿、洞穴。如:「穿孔」、「針孔」、「毛細孔」、「千瘡百孔」、「無孔不入」。《列子·仲尼》:「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
- 孔子的簡稱。如:「孔廟」、「孔孟學說」。《淮南子·俶真》:「孔墨之弟子皆以仁義之術教導於世。」
- 姓。如漢代有孔融,唐代有孔穎達。
- 通達的。《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婼羌傳》:「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
- 大。《老子·第二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 甚、很、非常。如:「需款孔急」。《文選·枚乘·七發》:「毅武孔猛,袒裼身薄。」《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甲子,詔軍務未竣,需材孔亟,其有知兵之人,所在保舉錄用。」
戣 kuí《國語辭典》
戣 [ kuí ]
名- 武器名。古代形状像戟的兵器。《广韵·平声·脂韵》:「戣,兵器,戟属。」《书经·顾命》:「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唐·孔颖达·正义:「戣、瞿,皆戟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