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乔吉元代〕《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冬前村庄溪北溪南履霜树头树底孤山

冬前
公羊传注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财货疏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者谓其冬前相助犁  ——《骈字类编》
冬 dōng《國語辭典》

冬 [ dōng ]

  1. 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季。农历指立冬至立春的时期,一般而言气温较低。若以北半球气候论,概指十一月或十二月至翌年的二月或三月期间。如:「寒冬」、「残冬」、「冬天」。
  2. 闽南方言。代表一年的时间。如:「两冬」、「三冬」。
  3. 姓。如三国时有冬逢。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村庄(村莊)cūn zhuāng
乡民聚居之处。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之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 鲁迅 《呐喊·社戏》:“ 赵庄 是离 平桥村 五里的较大的村庄。”  ——《漢語大詞典》
溪北
元 郭钰 题分宜县桥 云从溪北生,雨过溪南响。  ——《骈字类编》
溪南
唐 皮日休 芳草渡 溪南越乡音,古柳渡江深。
宋 范成大 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会石湖路中书事 白葛乌纱称老农,溪南溪北水车风。
元 赵孟頫 初至都下即事 其二 故乡兄弟应相忆,同看溪南柳外山。
唐 徐夤 酒醒 天暖天寒三月暮,溪南溪北两村名。  ——《骈字类编》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履霜 lǚ shuāng
(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晋 潘岳 《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
(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 履霜坚冰 ”。
(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4).《履霜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范文正公 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 范履霜 。”参见“ 履霜操 ”。  ——《漢語大詞典》
树头(樹頭)shù tóu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漢語大詞典》
树底(树底)
唐 韩偓 残花 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元 傅若金 上蔡 树底衣裳沾雾雨,马前灯火动星河。
元 范梈 五月二十日发雷州过徐文次驿候役者不至留二日 谁知树底春生月,独坐人间地尽头。
明 高启 题画 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  ——《骈字类编》
孤山 gū shān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